胡小小乖|诗人艾青:5岁才被领回家,对着亲生父母却只能喊“叔叔婶婶”( 二 )
在艾青五岁的时候 , 他才回到自己真正的家 , 只是艾青一直忘不了养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 , 就是乡下物质贫困 , 生活清贫 , 但养母给了艾青母爱 , 让他度过了一个幸福的童年 。
相对于自己的亲生父母 , 艾青觉得 , 养母不是亲生母亲 , 却胜似母亲 , 虽然艾青回来了 , 但是父母依旧不让他叫自己爹娘 , 而是称呼叔叔和婶婶 , 看着自己的弟弟妹妹 , 都在叫父母爹娘 , 艾青想不通这是为什么 。 同时也因为这个原因 , 让艾青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 。
艾青小时候经常会受到父亲的教训 , 因为挨打 , 艾青曾写过一张“打我”的字条示威 , 艾青长到十八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 , 从五岁到十八岁 , 艾青在家中也仅仅只是生活了十三年 。
在这十三年的成长历程中 , 艾青从来没有和父母亲近过 , 在他的眼中 , 父母对他而言 , 根本比不过细心抚养了他五年的养母大叶荷 。
养母离世
“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 。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 , 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 然而艾青亲情的缺失 , 让他对家庭没有太多的情感 。
早在他十八岁的时候 , 艾青就前往法国巴黎留学 , 在这个浪漫之都 , 艾青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时光 , 在巴黎画界的的熏陶下 , 他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富足 。
三年后 , 艾青再次回到祖国 , 可是不久 , 他就因为爱国活动被抓了起来 , 艾青和父亲的关系虽然不好 , 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 他想方设法地营救自己的儿子 , 可是就算这样 , 艾青和父亲也没有冰释前嫌 。
母亲同样也在弥补自己对艾青的亏欠 , 在艾青决定出国的时候 , 一向省吃俭用的母亲 , 将自己的全部私房钱偷偷塞进了儿子的行李当中 , 只是艾青还是想念着远在乡下的养母 。
在监狱的三年时间里 , 艾青特意为养母写了一首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 整首诗凝聚了艾青对养母深深的爱意 , 在艾青眼中 , 养母一直支持他的决定 , 无论是出国留学 , 还是学习绘画 , 养母总会用自豪的语气 , 向别人讲述艾青的经历 , 她以艾青为荣 。
而自己的父亲却并不是如此 , 从来都是要求艾青做他不喜欢的事情 , 在父亲临终之际 , 他给艾青写了一封信 , 希望艾青继承家业 , 挑起家庭的重担 , 但是艾青却拒绝了 , 他不想让自己年轻的生命浪费在家业上 。
不久后 , 父亲因病去世 , 母亲恳求儿子艾青能够回家 , 给自己的父亲送终 , 但是艾青连父亲的最后一程也没有送 , 几年后 , 母亲也离开人世 。
大叶荷死去的时候 , 艾青并不在身边 , 只有一张棺材板陪伴着她 , 后来艾青先后四次回到乡下 , 去养母大叶荷的墓前祭奠 , 表达自己对养母大叶荷的思念 。 而他自己的亲生父母 , 艾青却一次也没有去过 , 他的一生 , 都在恨自己的父母 。
小结:
“在批评父辈狭隘的时候 , 我们切不可忘记他们的深沉 。 ”纵观艾青的一生 , 都在寻找亲情中度过 , 他对亲情的感知 , 只有在养母大叶荷身上感知到 。
在自己的亲生父母身上 , 他从来都没有觉得父母给了他亲情 , 我们每个人都要知道 , 童年对一个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 艾青因为父母的迷信 , 将艾青送往了乡下 , 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的艾青 , 对亲生父母亲情并没有太多的感知 , 他从来没有在自己的家庭中感受到真正的亲情 。
【胡小小乖|诗人艾青:5岁才被领回家,对着亲生父母却只能喊“叔叔婶婶”】“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 。 ”艾青童年时期渴望父爱 , 却没有得到过 , 在他的人生旅途中 , 父爱始终是无法弥补他心灵创伤的一部分 。 很多时候 , 我们试图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进行补救 , 但是我们却不知道 , 对于当事人来说 , 心灵造成的创伤并不能因为补救而消失 , 会永远地存在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余秀华 脑瘫女诗人余秀华,含着黄连汤出生,却活成了身残志坚的全国楷模
- 近日 70后脑瘫女诗人官宣恋情!当时成名后就离婚,如今恋上90后小伙
- 司马光 如何识别君子与小人?
- 宋代诗人郑思肖《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 为什么“大龄剩女”越来越多?因为迈不过三道坎
- 美哉、壮哉:跟着诗人去游十大名楼
- 诗人莎士比亚说:“爱的力量是和平 爱一个人起来,身不由主,心不由主
- 胡小伟|为爱远嫁,我气死了自己的父亲
- 胡小乖 “2000元生活费还不够,你是不是倒贴娘家了”丈夫的质问让妻子寒心
- 聂鲁达 《聂鲁达与阿连德》:诗人与总统之间的“浪漫与现实”
- 胡小乖 拒绝娘家对我离婚后财产的安排,最终保住了房和钱,但没了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