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雾霾的真实原因 北京雾霾原因解决方案( 三 )


“当然 , 这并不是说北京什么都不用做了” , 贺克斌院士说 , 北京各属地持续减排仍是北京大气治理的主要发力点 , 毕竟从平均到全年的情况来看 , 本地污染来源仍是最主要的 。
前景
氨治理是北京未来需要注意的方向
APHH- Beijing研究虽然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 , 但是也给北京未来的大气治理提供了很实用的建议 。
贺克斌院士提出 , 报告中提出了氨的问题 , “北京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 但是目前来说还没有大规模地开展治理” , 但氨的治理确实是北京未来需要注意到的一个方向 , 不过治理也有一个整体的顺序 , 从一次颗粒物、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 , 再到氨 , 未来对它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 。目前来看 , 氨主要来自农业 , 集中在养殖业和种植业 。
据了解 ,  氨是PM2.5形成的关键前体物之一 。报告显示 , 北京需要确定和减少城市氨排放源 , 控制氨排放也是进一步改善北京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 。氨主要来自养殖业和种植业 , 一般来说是来自温度驱动的来源 , 如废水蒸发、城市化肥使用或沉降到地表的铵盐等 。
还有报告中提出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协同减排 , 北京从今年开始已经将此作为治理的重点之一 , 这也证明了北京治理方向的正确性 。“实际上 , 从未来的五到十年 , 甚至2035年美丽中国的第一阶段 , 这种协同减排都对北京的PM2.5治理起到关键的作用 。”
贺克斌院士也表示 , 研究团队搜集的大量数据 , 对北京下一步的大气治理工作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 也值得国内的团队好好去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和方法 , 更详细地分析研究数据 , 为今后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2018年北京源解析结果
PM2.5主要来源
全年:本地排放占2/3、区域传输占1/3 。
重污染日:区域传输占55%至75% 。
本地污染源排放:移动源占比45% , 扬尘源占比16% , 工业源12% , 生活面源12% , 燃煤源3% 农业及自然源等其他约占12% 。
移动源:在京行驶的柴油车贡献最大 , 扬尘源中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并重 , 工业源中石油化工、汽车工业和印刷等排放挥发性有机物工业行业的贡献较为突出 , 生活面源中生活溶剂使用等约占4成 。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采访人员 骆倩雯
编辑:匡峰
流程编辑:郭丹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