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云祭扫,今年清明我们还可以选择家祭( 二 )


坟丘墓的出现已到了春秋晚期,而其普及则是战国时代的事了 。慢慢墓葬演变成了一种风俗,甚至发展成为对一些地位尊贵死者的“礼遇” 。
3、疫情未散,家祭正当时
而祭祀的理念又支配着祭扫形式 。
在先人埋葬地的祭扫,称为墓祭;在专门用于祭祀活动的祠堂进行的称为祠堂祭;还有在灵柩出殡时经过的路边进行的祭拜,称为路祭,而在家中进行的祭奠,即是家祭 。
据了解,家祭的历史从数千年前开始 。诗人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名诗句,就曾表明,在家祭时后辈子孙应向先人絮告一番,告慰祖先,以表缅怀之情 。

除了云祭扫,今年清明我们还可以选择家祭

文章插图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家祭的传统渐渐消失 。一是因为祭祀被视为“四旧”扫除了,二是因为当时上海人大多是蜗居,实在找不到一块10平方米大小的空间来进行家祭 。况且,那时的家祭要烧锡箔纸钱,安全成为问题 。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上海开始兴建公墓,后升级为墓园,从此墓园祭扫便自然而然成为了主流 。
就今年特殊时期而言,家祭可能是最合适的一种祭祀方式 。它具有极大的分散性,可以避免人流汇聚到上海各个墓园的窘迫情况,亦可以避免社会资源的过度消耗乃至浪费,还能有效阻隔疫情传播 。
通常而言,家祭需要准备三类物品 。
一是逝者的象征物(通常为肖像照片) 。二是祭品 。包括电子蜡烛、水果等 。三是敬献的花卉 。可选用多种色彩和类型的花卉,不必限制于雏菊、白菊、黄菊之类 。一个完整的家祭仪式流程依次包括献祭品、献花卉、献歌、献祭文、献礼 。时间可以控制在20分钟左右 。
那么家祭的时候,是否需要烧纸钱呢?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无论是丧葬还是祭奠,都要隆重表达出对故人的怀念与记忆,甚至是不惜物力 。
汉代尤其盛行厚葬之风,金银珠宝全都用上 。宋朝由于造纸工艺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火葬、纸钱便作为送人“最后一程”的物资,好让死者在“那边”也能有吃有穿有钱 。
实际上我们今天烧纸,也不是真的相信“阴曹地府”,而是“给故人”的一种红包 。逝者已然作古,但对于他们的情感仍需得到延展,我们民族又是以一种极为世俗化的方式去延续这样的情感,才有了冥币的形式 。让这笔“压岁钱”以肉体消亡的形式——火化,伴随着自己的情感,去追随故人 。
不过出于环保和安全考虑,自然是不推荐大家在家祭时烧纸的 。如果一定要烧,也得格外注意,千万别把楼道里搞得乌烟瘴气,被人投诉 。
至于那边的亲人一定能收到吗?贴一个问答吧~
除了云祭扫,今年清明我们还可以选择家祭

文章插图
总的来说,人类最原始的信仰有两种: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古人的天命观可以说是以德配天、以孝祭祖 。
《史记.礼书》中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意思是祭祀天地,是报答天地覆载之德;而祭祀祖先,则在尽孝道,感谢赐予生命之恩 。清明节亦是由这种天命观形成的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的节日 。
而丧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有糟粕存在,但这却是中国人重视血缘关系、宗族关系、姓氏关系的体现,也是维系一个家族或是宗族的重要手段 。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明祭扫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一种“刚需”,具有一定的仪式感,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也是清明节得以传承的原因之一 。
但我们在承认传统仪式的同时,也不能拘泥于仪式,而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如果“慎终追远”是个人的情感心理之需,“民德归厚”则是其所达致的社会目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