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默|《红楼梦》“林妹妹”王文娟去世,和“宝哥哥”在天上终相聚


木子默|《红楼梦》“林妹妹”王文娟去世,和“宝哥哥”在天上终相聚
文章图片
木子默|《红楼梦》“林妹妹”王文娟去世,和“宝哥哥”在天上终相聚
文章图片
木子默|《红楼梦》“林妹妹”王文娟去世,和“宝哥哥”在天上终相聚
文章图片
木子默|《红楼梦》“林妹妹”王文娟去世,和“宝哥哥”在天上终相聚

8月6日凌晨 ,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 在华东医院逝世 , 享年95岁 。
她一生创作了200多个越剧艺术形象 , 主演的《追鱼》、《红楼梦》等成为越剧经典 , 特别是林黛玉一角深入人心 。
王文娟1926年12月出生于浙江嵊县 。 越剧“王派艺术”创始人 , 戏路宽广 , 在不同时期创造了各种不同的舞台形象 。
12岁离家至上海 , 师从表姐、越剧小生竺素娥 。 小小年纪就背井离乡 , 那时的王文娟沉默寡言 , 很少玩乐 , 被同伴们戏称为“小老太婆” 。 王文娟不管这些 , 一心学戏 , 不论是学戏时的练功 , 还是之后的跑龙套 , 都异常刻苦 。
我在练功上不敢有丝毫懈怠 ,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 就是一定要争气 , 把戏学好 。 同伴小姐妹外出游玩时 , 我常独自留在后台琢磨剧情唱词 , 戏散场后 , 别人忙着卸妆 , 我却带妆上台走台步 , 练甩发、跪行 。
——王文娟
她初习小生 , 2年后 , 改学花旦 。 开蒙戏是在《投军别窑》中饰王宝钏 。
2017年 , 王文娟获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
2019年4月 , 获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10月26日 , 获得2019年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称号 。
1958年 , 与徐玉兰合作的《红楼梦》首演于公共舞台 , 王文娟塑造的“林黛玉”成为了不朽经典 。
1962年 , 越剧电影《红楼梦》上映 , 出现了万人空巷的热烈场面 , 王文娟饰演的林黛玉也是深入人心 。
为了演好这个人物 , 王文娟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 甚至还立下 “演不好砍我头”的“军令状” 。 演戏时 , 王文娟非常注重林黛玉复杂多层次的情感 。 为了入戏 , 在后台她都不太会讲话 。
演戏前三天 , 呆在家里不出门 , 静下心来看《红楼梦》的书 , 看剧本 。
在《焚稿》这场戏的表演处理上 , 要解决一个矛盾 , 即是一方面要表现出黛玉在病中形体的软弱不堪 , 另一方面又要表现出她有起有伏而又一阵高于一阵的愤激情绪 。 遇到人物感情非常激动的地方 , 就不能因表现病态而妨害表现感情 。 在说白、唱词的语气运用上也是如此 , 在同时表现感情与病态时就必须两者兼顾 , 不能兼顾时就不妨着重于感情的一面 。
——王文娟
戏里宝黛成了多少人心里永远的遗憾 , 而戏外的王文娟却很幸运 , 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真正“宝哥哥 。 ”
1962年 , 王文娟与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喜结良缘 。 几十年来 , 这对艺术夫妻伉俪情深 , 相濡以沫 。
两人有过一次正式合作 , 是1996年拍戏曲电视剧《孟丽君》 , 道临先生担任这部戏的总导演 , 并参与剧本改编 。
那时两人都已经是古稀之年 。 “我以70岁高龄扮演17岁的少女 。 每天凌晨就起来 , 化三小时的妆 。 拍摄时是夏天 , 在40多度的高温下一拍就是五六个小时 , 里外衣服都湿透了 。
因化妆缘故 , 中午不能吃饭 , 只能吸流汁充饥 。 ”
我们大多时候只能晚上在僻静的马路散散步 , 公众场合也不可能去 , 像逛街、看电影、吃饭这样的安排便很少有 。 每次两人一直走到深夜 , 他送我回家 , 到了门口却又不走 , 我说 , 那我送你 , 于是两人折回到武康路 , 到了公寓门口 , 他说 , 还是我送你吧 。 就这样绕着武康路 , 华山路、湖南路、淮海路兜兜转转 , 最终还是他送我回到家 。 这样的“十八相送” , 是我们恋爱时最常见的“保留节目”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