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莫言:在街上遇到以前打母亲的人,母亲却说认错人,执意放他离开( 三 )


胆小的莫言不敢回家 , 躲在草垛里一天不敢出来 。
直到 , 夜色渐渐笼罩 , 传来母亲焦急沙哑的呼唤声 , 莫言才蹑手蹑脚地爬了出来 。
他不敢看母亲的眼睛 , 低着头 , 等着母亲劈头盖脸的责备 。
母亲深深地叹了口气 , 摸了摸莫言的头 , 没说一句话 , 只是叫他回家 。
一个目不识丁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 , 不懂得有关教育的长篇大论以及那些深奥的育儿哲学 。
只是用她的心 , 一点点温暖孩子 。
生活已经很穷苦了 , 唯一富足的只有取之不尽的柔软的爱了吧!
眼下 , 忍饥挨饿的日子 , 渐渐走远 。
可是 , 傍晚不知谁家传来父母与孩子的高声争吵 。
人们拥有了很多物质财富 , 唯独那些旧日里的温情 , 也随着过去的生活 , 越走越远 。
似乎 , 爱已经追不上生活日新月异的脚步了 。
莫言|莫言:在街上遇到以前打母亲的人,母亲却说认错人,执意放他离开
本文图片
莫言带外国友人参观老屋
要衡量一个人的尊严值什么价位 , 就看他肯为什么放下自己的尊严 。
在连饭都吃不饱的岁月里 , 尊严可能就值一块豆饼 。
为了得到一块豆饼 , 村子里的孩子都围着粮食保管员学狗叫 。
谁学得最像 , 豆饼就给谁 。
大家都觉得很像 , 莫言也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 , 卖力地学着狗叫 。
粮食保管员把豆饼朝远方抛去 , 一群孩子蜂拥而上 , 分食一块豆饼 。
这一幕被莫言的父亲看在眼里 。
回家后 , 父亲狠狠地批评了莫言 , 爷爷也严厉的批评了莫言 。
爷爷对他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 , 吃什么到肚子里都一样 。
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 , 失去做人的尊严呢?
在当时的境况下 , 这些话并不能使莫言心悦诚服 。
豆饼和树皮 , 吃到肚子里怎么可能一样呢?
但父亲和爷爷的话中 , 那比山珍海味还要能喂饱我灵魂的尊严 , 莫言是真的领略到了 。
人 , 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
否则 , 吃再多美味佳肴 , 都不能让骨头站起来 。
莫言|莫言:在街上遇到以前打母亲的人,母亲却说认错人,执意放他离开
本文图片
莫言带人参加故居
很多老人都对过去缺衣少食的生活记忆犹新 。
可是 , 让莫言忘不掉的 , 始终是记忆里的半碗饺子 , 以及母亲对弱者的同情与怜悯 。
那时候 , 红薯 , 萝卜 , 几乎是每家餐桌上的常客 。
饺子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 , 才能解解馋 。
而且 , 每人只有半碗 。 那年的中秋节 , 莫言一家终于等来了一顿饺子 。
就在这个时候 , 一个乞讨的老人 , 敲响了家门 。
莫言想也没想 , 端了半碗红薯干打发他 。
老人愤愤不平地说道:“我一个老人 , 你们吃饺子 , 却给我吃红薯干 , 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
莫言那时也是年少气盛 , 立刻抢白回去 , “我们一年到头都吃不了几顿饺子 , 给你红薯干已经不错了 , 爱吃就吃 , 不吃就滚 。 ”
母亲听到 , 立刻呵斥了莫言 , 并把自己的半碗饺子倒给老人 。
莫言当时的吝啬多半是贫穷逼出来的穷苦病 , 如果他能经常吃到饺子 , 可能就不会那么小气和怨愤了吧 。
大多数穷苦出身的孩子 , 身上多多少少有匮乏的影子 。
那是他们需要用一生去洗掉的烙印 。
当然 , 不是反对勤俭节约 , 而是贫穷往往也饥饿了人的格局 , 逼仄了人的胸怀 。
或许 , 正是因为母亲施舍的半碗饺子 , 才让莫言的作品 , 有了对社会和生命的怜悯 。
莫言|莫言:在街上遇到以前打母亲的人,母亲却说认错人,执意放他离开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