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筱雨菲|为何病人在医院去世后,会立马被强制送进太平间?( 二 )


我问过大姑父 , 如果抛开年龄单论工作他会不会把这份工作一直做下去 。 他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 回答我:会 。 他告诉我太平间是医院里不可缺少的一个部门设置 , 那些在医院因为各种原因不幸去世的人 , 医院的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安排送往太平间 。 它的重要性 , 不亚于医生的手术室 。
这就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了 , 人去世后直接送到殡仪馆不就行了 , 干嘛还要费力安置在太平间后再送往殡仪馆?放在太平间是不收费的吗?带着种种的疑惑 , 我向大姑父寻求到了答案 。
一、“太平间”称呼的由来 。 其实这是个外来词 , 是从西方国家传到我们中国的 。 看过古装悬疑剧的朋友应该都听过“停尸房”“验尸房”这些称呼 , 这其实就是太平间最开始的名字 , 用现代书面语言就是“太平间” 。
中国人很忌讳跟“死”相关的所有事物 , 我们会选择一些带有美好寓意和祝福的词语 。 对去世的人 , 我们希望他们能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开心、幸福 , “太平间”蕴含着我们心底对他们的深深思念和祝福 , 是中国人含蓄又纯朴民族品格的真实体现 。
二、出于对家属瞻仰悼念情绪的考虑 , 将遗体强制安排在太平间是人性化的一种表现 。 在医院去世的人 , 要么是重病已久医生已无回天之力 , 要么就是突发意外医生抢救无效 。 但无论哪一种 , 被送进医院的人都是抱着能治愈的希望才来的 , 因为亲情难以割舍 , 一切有希望治愈的方式都能延长这种感情的存在 。
万一不幸去世 , 对那些远在外地的亲人是不小的打击 , 没能见到生前最后一面的悔恨会在心底蔓延很久 。 于是 , 为了减少这种不得已的悔恨和愧疚 , 暂时将遗体安置在医院的太平间 , 等待外地的亲人赶回来见上最后一面后再送往殡仪馆进行火化安葬 , 可谓是一种人性化的处理方式 。
三、合理分配医院的资源 。 说白了就是为其他病人腾出床位 , 躺在病床上的是活着的病人 , 人一旦去世就要换地方安置了 。 去世的人已经不存在任何治愈的可能了 , 如果此时仍然躺在病床上不光占据了有限的医疗资源 , 而且在道德上也不能被人们接受:哪有活人和死人住在同一个房间的道理?
特别是在一些床位比较紧张的医院 , 病人很可能会出现因为住不上院耽误病情的情况 , 这时尽可能地增加床位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 而去世的人本身就已经失去了治疗的意义 , 躺在病床上不仅占了床位还可能传播病菌 , 这对其他病人的健康是有巨大危害的 。 所以 , 把生病去世的人送到太平间也是医院合理分配资源的一种方式 。
四、去世原因存在疑虑 , 警察需要调查取证 。 这种情况在刑侦警匪类电视剧中经常看到 , 当然现实生活中也真实存在 。 对于去世原因存在疑惑的尸体 , 如果立即将其送往殡仪馆进行火化焚烧 , 很有可能会毁掉关键有效的证据 , 增加警察破案的难度 。 保证遗体的完整性 , 方便警察从遗体身上发现蛛丝马迹 , 将遗体安置在太平间是一种合理的方式 。
五、家属与医院之间存在矛盾纠纷、遗体捐献等原因也会选择将其停在太平间 。 医患纠纷由来已久 , 虽然近些年已经改观减少了很多 , 但仍然不能避免因为医疗事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医患矛盾 。 如果双方无法协商 , 达不成一致意见 , 在不能损坏遗体的前提下只能选择将其放在太平间 , 待问题完美解决后再送往殡仪馆火化安葬 。
另外一些患有较为罕见病症的病人 , 他们具有很高的思想觉悟 , 愿意贡献自己的遗体供科研攻关使用 , 愿意为祖国的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这时将遗体暂时安置在太平间 , 待有需求的医疗科研机构或大学前来运走使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