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黛有言|“生女儿就不需要奋斗了?”“我劝你善良”( 二 )


我努力奋斗 , 就是要给女儿买个房子 , 有个安身立命的场所 。 过得好过得不好 , 都有底气 , 哪怕不结婚 , 也有个灵魂的避难所 。
我只是希望女儿这一辈子可以做一个独立的“人” , 不必把自己的一生 , 与婚嫁紧紧联系 。
2
关于养老 , 不依靠孩子
说到养老 , 又是另一个集体潜意识 。
中国的民族心理 , 对养老是有非常强烈的焦虑的 。
养儿防老 , 养儿延续香火 。
但是事实上 , 孩子只是孩子 , 他们凭什么负责我们的人生呢?
赡养是义务 , 可我并不想用这件事 , 把孩子牢牢拴住 。
尤其是有两个女儿 , 当我们人到老年的时候 , 她们已经人到中年 。
家庭的琐事足以令她们烦忧 , 照顾孩子 , 拼命工作 。 中年人的艰辛我们都知道 , 中年女性的琐碎 , 更是雪上加霜 。
曾经的热播剧《三十而已》中 , 我最喜欢的就是顾佳的爸爸 。
在女儿需要他的时候 , 他拼尽全力去保护 。 当女儿不需要他的时候 , 他用自己的骨气扛起自己的晚年 。
女儿说把他接到身边 , 他坚决不和女儿住在一起 。 他说 , 我知道我闺女走到今天多不容易 , 我不能给闺女添麻烦 。
他有自己的存款 , 能养得起自己 , 也交得起养老院的钱 。
当女儿的想要尽孝 , 当父母的也想要“懂事”一些 。
如果可以 , 我希望自己在能赚钱的年纪 , 给自己赚足了养老的钱 。 能花钱解决的 , 尽量不麻烦女儿 。
我的一位心理学老师是做老年人心理研究的 , 他做过一项调查 , 老年人最幸福的状态 , 就是夫妻两个人生活在一起 , 其次是夫妻两个人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 再次就是独居或者独自和子女生活在一起 , 是同样的心理状态 。
在有能力的年纪 , 多给自己的将来一重保障 , 是对自己的负责 , 也是对孩子的爱 。
3
我的人生 , 与孩子的性别无关
这个社会 , 对女性并不友好 。
很多人一生 , 都在与自己的性别斗争 。
都在向别人证明 , 女孩并不比男孩差 , 女孩也是值得被爱的 。
而这些执念的来源 , 来自社会的潜意识 , 也来自父母的暗示 。
我努力奋斗 , 拼命工作 , 就是为了给女儿传递一个信号:我的人生 , 不会因为你的性别 , 而改变轨迹 。 你就是一个在爱中出生的孩子 , 与性别无关 , 仅此而已 。
我有一个朋友 , 她从小家庭条件就不差 , 吃穿用度都比别的同学要好 。 但是 , 她们家的房子 , 一直住得很小 。
有时候她说起同学的父母省吃俭用买房子的时候 , 她的妈妈就会告诉她 , 我们跟他们家可不一样 , 他们家的男孩 , 当然得攒钱给儿子买房 。
后面没有说出来的话 , 就是你是女孩 , 我们不需要为你攒钱 。
这些所有的暗示 , 都是在昭示一个信号——女孩本身是不够好的 。
从小就背着重重的壳 , 孩子的一生会变得异常艰难 。
潜移默化的潜意识 , 让多少女孩活得没有安全感 。
就像很多女孩在分手的时候对男朋友说的:我并不是觉得你不爱我 , 而是你的未来里面根本就没有我 。
当然 , 女孩需要的并不是那一套房 , 而是那一份被公平对待的感觉 。
我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 大概就是让她从小就认为男女平等 , 就是让她不觉得自己比男性差 。
至于我的人生轨迹 , 并不会因为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而改变 。 生儿子我努力赚钱 , 生女儿我也会努力赚钱 。 生儿子我给他什么 , 生女儿我也给你什么 。
4
生女儿 , 不能轻松
女性不用买房 , 不用承担安家置业的责任 , 看起来是给女性的福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