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孩子|弟弟不要再回来了,不是我对你有意见,母亲也实在不想看你例行公事


咱家孩子|弟弟不要再回来了,不是我对你有意见,母亲也实在不想看你例行公事
文章图片
咱家孩子|弟弟不要再回来了,不是我对你有意见,母亲也实在不想看你例行公事
文章图片
咱家孩子|弟弟不要再回来了,不是我对你有意见,母亲也实在不想看你例行公事


弟弟从一线城市的那个家又回来了 , 是一年一度回老家看望老母亲的 。 一下飞机 , 就有当地“很大的”【农村人的眼里】领导车接车送、全程陪同 , 听说弟弟拒绝公车 , 所用的车还是领导自己家的 。 当然 , 现在国家倡导全民廉政建设 , 弟弟也不愿出奢靡的风头 , 陪同人员还是越少越好 , “扎眼”和容易引起负面舆论的安排都要“省掉” 。 但是 , 只要不会太过于冷清就行 , 以免有失了弟弟的面子 , 因为弟弟毕竟是一个“很大、很有名”的行业高知 , 还是需要适当体现一定的个人魅力、威仪和家族荣光 。
不知道弟弟是什么时间从一线城市的那个家里出发的 , 反正车到村口的时候是上午十一点左右 。 村支书一大早就来了 , 好像是巡察民情顺路过来的 , 村支书很亲民 , 一直陪在老母亲身边 , 询问着已经问了无数遍的生活和身体情况 。 还亲自下厨房帮忙择菜 , 找机会笑着与我搭讪 。 弟弟在村口就下了车 , 是一个人从前座亲自开门下来的 , 三个领导也从后排争先恐后地出来 , 但是这一次都没有去为弟弟拉车门 , 更没有在弟弟的头上方打手罩 。 我很同情这三个领导 , 都那么胖不知道他们挤在后排该有多难受 。
出门迎接弟弟时 , 才看到村里七十多岁、德高望重的三表叔也早已等在路旁 , 弟弟一边和蔼地拉着三表叔的手慢步往家走 , 一边不停的与正好路过的乡亲们亲切地打着招呼 。 像以前回来一样 , 短短的一段路 , 乡亲们越聚越多 , 到了家门口还都不愿意离开 , 好像都是陪弟弟一起视察工作的一样 , 弟弟也就招呼着大家都到家里来坐坐 。 这时候 , 才发现一起下车陪同的三位领导 , 被远远地挤在了人群的最后边 。 进门时 , 村支书微笑着让大家分开了一条道 , 三个领导也一边有说有笑 , 一边不住地向夹道的乡亲们点头致意 , 快速而很有礼仪的被迎进院里 。
12点左右 , 饭菜陆续被村支书和三个领导争着端上来 , 弟弟一直阻止着要求自己和家人来端 , “来到家里都是客人 , 哪有再麻烦你们的道理?”弟弟一边倒着茶水 , 一边感激而无奈地说 。 “都是一家人谁端不一样?孝敬老人是应该的、应该的” , 大家都是谦恭地笑着、兴奋地附和 。
母亲终于在众星捧月中不得不坐在了正位 , 大家又开始争抢着往流水席的位置坐 。 弟弟无奈 , 示意由村支书安排 , 村支书也很会来事 , 一句话大家都听了 。 “各位领导 , 来家都是客人 , 今天咱就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陪老太太就餐” , 这句话说得很中肯 , 也很有道理 , 大家依次相互谦让着坐了下来 , 弟弟自然也就陪在了母亲的身边 。 弟弟招呼着坐在院子里的年轻司机一起进屋入坐 , 司机一直谦卑地含笑摆着手 , 最后还是领导发话 , 司机才有些不好意思地入了席 。 院子里 , 不知道什么时候 , 乡亲们都离开了 , 显得格外空荡而安静 。
饭菜是一起上的 , 六菜一汤、三荤三素 , 有馍有米 。 弟弟总感觉有点过意不去 , 陪同人员好像也觉得缺点什么 , 但是都没有开口 。 还是三表叔站起来说了话 , “无酒不成席 , 今天是看望老太太 , 咱们节俭粮食不能浪费 , 菜简单一点是应该的 , 酒还是需要喝一点 , 以表达对老人家的敬意” 。 “是、是 , 应该有酒 , 还是要敬敬老人家”、“尽管今天是星期天 , 我们还是不破中午不喝酒的规定和习惯 , 在职的只敬不喝以茶代酒” , 大家也都附和着 。 哥哥起身去拿酒 , 大家也一再叮嘱着 , “普通的 , 家里常喝的就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