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最能看清一个人( 二 )


另一人却微微一笑 , 侧身让道:“我正好相反 。 ”
人生在世 , 不顺心之事常有 , 而人在生气时 , 最易失去理智和控制 , 所以生气时 , 最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修养 。
有些人在生气的时候 , 容易对人发火撒气 , 甚至把怒气发泄在不相干的人身上 , 不顾别人感受的人 , 这样的行为很没有修养 。
而有些人 , 即使再愤怒 , 也会管住自己的嘴巴 , 不会对别人恶语相向 , 让自己失了分寸和风度 , 保有基本的素养 。
一生气就翻脸的人 , 修养好不到哪里;生气时仍有教养的人 , 修养不会差 。
|生气,最能看清一个人
本文图片
杨绛在《走在人生边上》写过这样一个事情:
钱钟书写《围城》时 , 杨绛的三姐怜惜她独自承担家务太过操劳 , 便找了十七岁的女孩阿菊帮忙做家事 。
本是好事 , 却没想到阿菊做事笨手笨脚 , 未能省事 , 还让杨绛生了不少气 。
一次晚餐 , 杨绛刚坐到餐桌前 , 就听女儿阿圆慌张地从厨房跑出来 , 大声喊道:“娘 , 不好了!快!”
杨绛飞奔到厨房 , 看到如面盆口粗的火柱子熊熊燃起 , 离房顶只一寸两寸了 。
她挨出厨房拿起洋瓷罐 , 往火源处一盖 , 火苗渐渐平息 , 大家悬着的心才平静下来 。
最后 , 厨房被烧黑了 , 没有热透的剩菜 , 一家人还是凑合着吃完了 。
事后才知道 , 原来阿菊为了省事 , 从洋油箱往洋油炉灌油时 , 没有插上漏斗 , 结果溢出来的油遇到火苗瞬间被点燃 。
虽然这件事让杨绛实在生气和头疼 , 但对于偷懒犯错的阿菊 , 她没有去指责 , 只是庆幸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
有人说:“不会生气的人是愚者 , 不生气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 ”
有修养的人 , 就算真的被气到 , 对人、事依旧能宽容大度和沉着冷静 。
因为 , 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品行伴随着长年累月的积累 , 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 融入在他随口说的一句话 , 日常的细小行为之中 , 不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改变或者丢弃 。
生气时懂得控制情绪 , 恰当的表达愤怒 , 遇事不迁怒 , 懂得善待他人 , 懂得舒服待人 , 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
|生气,最能看清一个人
本文图片
|生气,最能看清一个人
本文图片
生气 , 见度量
《燕山夜话涵养》言:“君子忍人所不能忍 , 容人所不能容 , 处人所不能处 。 ”
清朝康熙年间 , 有个叫张英的大官 。
一天 , 他的家人和邻居因为“两家间的三尺地”发生冲突 , 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 。
张英看见书信之后回复道:“千里家书只为墙 , 让人三尺又何妨 。 万里长城今犹在 , 不见当年秦始皇 。 "
张老夫人看到之后非常惭愧 , 命人把院墙后移三尺 , 邻居见此也惭愧地后移了三尺 , “六尺巷”因此得名 。
本来狭隘的路 , 因为张英和他家人的谦让 , 一下变得宽敞起来 , 同时也平息了争端 。
峨嵋山灵岩寺有副对联写道:
“开口便笑 , 笑古笑今 , 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 , 容天容地 , 于人何所不容 。 ”
做人要懂得心胸宽容 , 礼让他人 , 不要为了一些利益与别人争执不休 , 结下仇怨 , 这样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 , 而肚量大、心胸宽 , 遇到冤家也能与之和平相处 。
|生气,最能看清一个人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