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男子3次烧毁女儿录取通知书:醒醒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三 )


所以孩子们觉得摧毁父母的付出,会让父母感到痛苦 。这才选择“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报复父母 。
03
作为一个妈妈,我很理解那些管控着孩子、希望孩子变“更好”的父母 。
但我也很希望这些父母能够明白一点:控制欲和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 。
对孩子产生控制欲的父母,通常是对亲子关系缺乏一个正确的认知 。
有人认为孩子是由父母创造出来并养育成人的,所以孩子属于父母,理应听话 。
自杀|男子3次烧毁女儿录取通知书:醒醒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文章图片
也有人认为自己的人生过得并不好,不希望孩子重复自己的路,所以要安排孩子走一条更好的路 。
可是,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一样,你自己对自己的人生都不满意,为什么觉得自己一定能安排好孩子的人生呢?
自杀|男子3次烧毁女儿录取通知书:醒醒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文章图片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概念:课题分离 。
深入了解这个概念后,我发现这对我们教育孩子很有帮助 。
所谓“课题”,就是代指生活中不同的事件 。
书中提到: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
当搞清楚课题属于谁后,能减少很多人际矛盾 。
辨别课题归属的方式很简单,就是看某种选择的结果,最终是由谁来承担 。
父母和孩子,如果也按照自己和别人来区分,也许听起来显得不近人情,但确实能帮助我们看清很多问题 。
自杀|男子3次烧毁女儿录取通知书:醒醒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文章图片
比如,根据课题分离理论,学习成绩不好最终影响的是孩子的一生,那么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课题 。
父母因为孩子学习不好(别人的课题)而生气焦虑,那么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是父母的课题 。
父母当然可以给孩子提供帮助,但也要为此承担「孩子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后果 。
很多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爸爸妈妈为了你的学习,这么辛苦,你怎么还不好好学习?”
这其实就是混淆了双方的课题 。
工作挣钱、抚养孩子本是属于父母的课题,不应该变相把压力施加到孩子身上 。
《少年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男孩知道妈妈独自抚养自己辛苦,真诚地向妈妈表达感激,并承诺自己在上大学离家之前,会多为妈妈做饭 。
自杀|男子3次烧毁女儿录取通知书:醒醒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文章图片
但妈妈却并不希望孩子因此而有压力:
“这十年里,在外人看来,都认为妈妈过得很辛苦,其实妈妈过得一点都不辛苦,因为妈妈有你 。妈妈请你永远记住一句话,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鸟,你不属于我,你属于你自己,你属于蓝天 。”
自杀|男子3次烧毁女儿录取通知书:醒醒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文章图片
每个孩子都不属于父母,他们有自己的人生,理应属于自己 。
当然,我们主张父母不干涉孩子的人生课题,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 。而是要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 。
《家有儿女》中小雪想一个人外出推销书籍,父母都不看好这件事,但也没有阻止她,而是跟在身后默默支持和保护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