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聪明的老年人,不会帮以下三种忙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
很多人老了之后 , 并不服老 , 总想在给别人提供帮助时 , 找到自身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
但一个真正聪明的老年人 , 不会帮以下三种忙 。
本文图片
01
帮他人“求人”的忙 。
有的老年人 , 退休之前官居高位 , 人脉关系很广 , 平日里 , 习惯了动用这些人脉资源 , 帮下属、帮亲朋好友 , 以展示自己“能力强、本事大”的形象 。
退休之后 , 仍旧有这样一种“惯性思维” , 认为凡事只要“运作”一下 , 就没有办不成的 。 所以 , 一旦有人找上门来 , 求帮忙 , 他们仍旧大手一挥 , 点头就答应 。
只是 , 时过境迁 , 卸任之后 , 原先看似庞大且实用的人脉关系网已经形同陌路了 。 失去了利益交换的可能 , 别人给的“面子”就不再是立即解决问题 , 给予满意答复 , 而是相互“踢皮球” , 无人“接棒” , 最后不了了之 。
绕了一大圈下来 , 才会发现 , 自己这张“老脸” , 早就“不吃香”了 , 别人碍于情面 , 客气点的 , 会找个理由委婉拒绝 , 硬气点的 , 直接当作没有这回事 , 不理不睬 。
如果看不透这样的“人走茶凉” , 还在到处找人 , 非要把别人的请托变成现实 , 实在是对自我人际关系的一种巨大折损 。
人情牌 , 用完一张 , 就少一张;而人老之后 , 自以为拥有很多的人情牌 , 实际上已经少得可怜 , 也许 , 用一次就完结了 。
《菜根谭》里说:“省事为适 , 无能全真 。 ”意思是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多才不如无能 ,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全自己 。
本来 , 天地下最难的事情 , 就莫过于求人 。 人老了 , 大可以一句话“老了不中用了”当成挡箭牌 , 别再让自己卷入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 , 以求得清净 , 求得心安 。
本文图片
02
帮儿女“带孩子”的忙 。
前段时间 , 网络上一则消息让人揪心不已:
痛心!5岁双胞胎玩耍不幸溺亡 , 奶奶过度自责 , 避开家人跳河自尽……
这则消息的背后 , 是一个让人们“意难平”的纠结:人老了 , 到底要不要帮儿女带孩子?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 , 老了帮儿女带孩子是天经地义 , 是理所当然 , 也是最能体现自己还有点“价值”的正事 。 只要还能走得动 , 没有重病在身 , 就会豁出去 , 出钱出力 , 一心帮儿女带孩子 。
这份拳拳爱意 , 浓得化不开 , 是爱 , 也是沉重的枷锁 。
老人和年轻人的“带娃理念” , 不管是在乡村 , 还是在城市 , 都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 只是碍于大家都忙于生活 , 很多“因爱而生”的分歧往往被忽视 , 被故意掩盖 , 相互隐忍着 , 只盼望孩子快快长大 , 彼此都得到解脱 。
但因为“育儿理念和行为”的严重背离而引发的婆媳矛盾、翁婿矛盾依旧层出不穷 , 原本和睦美满的家庭 , 常常因为“带孩子”而发生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
在这种情况下 , 孩子表现出的不良习惯、意外伤亡更是两代人一生都无法解开的“心结” , 要么老死不相往来 , 要么满是愧疚 , 郁郁而终 。
《菜根谭》里说:“福莫福于少事 , 祸莫祸于多心 。 ”意思是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了无牵挂 , 最大的灾祸莫过于多疑猜忌 。
人老了 , 心力已经大不如从前 , 帮儿女带孩子是件劳神费力且还不一定能讨好的事情 , 不但要顾及孙辈的衣食起居、情感陪伴 , 还要看儿女们的脸色 , 照顾他们的感受 , 实在很难周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