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的人,最后都混得如何?( 二 )
文章图片
从苏秦的所作所为 , 我们也可知晓他做人做事左右摇摆、反复无常 , 时刻秉持利益至上的原则 , 要不然他也不可能用利与弊来成功说服六国诸侯 。
那么 , 苏秦的最终结局是如何呢?
苏秦先是因争宠被人刺杀 , 得了重伤 , 后又用“反间计”被齐王五马分尸 。
苏秦死后 , 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被泄露出来 , 天下人都嘲笑他 , 讳忌研习他的学说 。
从苏秦的一生 , 我们会发现:他因为善于处理利害关系而成功 , 又因为与他人利益关系破裂而败亡 。
文章图片
02、张耳陈馀的例子
张耳和陈馀早年关系很好 , 陈馀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张耳 , 两人在共患难的过程中 , 一步步建立了断头不悔的“刎颈之交” 。
但后面他们都混好了 , 成为秦末乱世的诸侯 , 有了自己的地盘 , 也逐渐有了各自的私心 。
秦军围攻张耳所在的巨鹿城 , 情况十分危急 。
张耳便向好朋友陈馀求援 , 因为陈馀正拥兵数万 , 驻扎在巨鹿城北 。
可是陈馀认为自己兵力太少 , 难以抵挡秦军 , 去了只能送死 , 于是不予授救 。
陈馀关键时候掉链子 , 这把张耳气坏了 , 也让两人关系破裂 。
等到后面项羽前来救援 , 解了巨鹿城之围 , 张耳和陈余也反目成仇了 。
以至于后来 , 他们两个人彼此之间恨得咬牙切齿 , 都恨不得除掉对方 。
文章图片
张耳和陈馀
司马迁在《张耳陈馀列传》最后点评道:
当初张耳、陈馀贫贱不得志时 , 彼此信任 , 誓同生死 , 难道不是义无反顾的吗?等他们有了地盘 , 争权夺利的时候 , 最终还是相互残杀 , 恨不得把对方消灭 。 为什么以前是那样真诚地相互倾慕、信任 , 而后来又相互背叛 , 彼此的态度是那样的乖张、暴戾呢?难道刚开始不是为了权势、利害相互交往吗?
可见啊 , 小人之交甜如蜜 , 刚开始因为利益同盟而结交 , 好得可以穿一条裤子 , 但是后面又很容易因为利益纠纷而断绝往来 。
文章图片
人生 , 种什么因 , 得什么果子;我们的内心如何 , 便会招致如何的福与祸 。
当你心术不正 , 想着谋求更多利益 , 去与人交往 , 最后也会被名利伤害最深 。
就如古语所说:功名官爵 , 货财声色 , 皆谓之欲 , 俱可以杀身 。
如果一个人满脑子都是利益之交 , 想着怎么让自己荣华富贵 , 那么他必然是得不到真感情 , 也得不到他人的真心拥护与支持 。
这种人的结局往往是:因为投机取巧成功也快 , 因为不得人心失败也快 , 而且祸患更大 。
就如曾国藩所说:靠斗智斗力而得来的强胜 , 会因为“强胜”而迅速兴旺 , 也有因强胜而彻底惨败 。
文章图片
古人一直强调要成功就要“人和” , 还说“得道者多助 , 失道者寡助” 。
什么是道?
道就是人心所向 ,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感 , 并非是冷冰冰的利益 。
那些推崇利益至上、有奶便是娘的人 , 价值观出现了扭曲 , 做人做事也容易出现偏差 , 最后越走越远 , 直至败亡 。
文章图片
结语:
不可否认 , 社交场上的许多主宰都是利益关系 , 就如作家周国平所说: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致我们人生中,那些说散就散的人
- 阿富汗与不同国家商业体系
- 生活听语兮:大声说爱你,喜欢就大胆说出来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深圳宝山技工学校│有些事,说出来,那都不是事!
- 怎么放下一个很爱的人,如果你还没放下,不妨也可以看看
- “抠门9年”攒下两套房,真正的人间清醒是这样吗?
- 换一种思维,换一种人生
- 小熊与白生文字中一样的句子:花自向阳开人终向前走,是巧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