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隆鼻意外智力降至1岁”,医美的结局怎么都是“鬼”故事?( 三 )


“神经损伤后1-3个月是最佳修复期 , 小王过了最佳时间 , 已经很难恢复了” 。 咨询的七八家知名医院都是一样的回复 。
不记得当天自己是怎么回来的 , 无力、大脑一片空白 , 懊恼和后悔已经无济于事 。
后期伤残证明上十级伤残的字眼 , 更是把小王拍向了另一个深渊 。
在手术之前 , 小王不是没有过担忧 , 但对医生的信任让她打消了此项顾虑 , 放心的进行一项变美的手术 。
“手术前我问过医生有没有风险 , 都跟我说没有风险 , 只是嘴唇会外翻一个星期 。 现在不说话可以手动把嘴掰过来 , 一张嘴就特别歪 。 张嘴讲话也是 , 很歪 。 ”
曾一度以为 , 医美能收起自己的自卑 , 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
然而一场医疗美容手术下来 , 带给她的却不是惊喜 , 而是恐惧 。
要是重新选择一次 , 她说绝对不会再动医美的念头 。
这是无数个跟小王一样在医疗美容上栽了跟头的“整形人”的自述 , 后期的悔恨、害怕、难过、不安 , 真实的显露着他们当初轻易选择医美的“无知” 。
然而类似小王这样的大小医疗整形事故仍在继续上演 , 从今年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来看 , 2015年到2020年 , 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量从483件增至7233件 , 5年投诉量增长近14倍 , 其中的虚假宣传、非法行医是最为突出的两大问题 。
逐年攀升的数字是一条条惨痛伤疤的见证者 , 也见证着行业的“繁荣史” 。
但是 , 这并没有打消爱美之人的积极性 。
带着变美的初衷 , 无数人进入捯饬改变着自己 。
可见 , 行业风气正盛之下 , 小小的“事故”根本灭不了整个行业乱象的“大火” 。
医疗美容仍在不断壮大自己的地盘 , 盲目的扩张 , 鱼龙混杂 , 吃尽市场的红利 , 对于细枝末节的“异样”却并不在其发展的考虑范围之内 。
“经久不衰”的 医疗美容圈该变天了?
行业的发展会历经起步期、发展期、扩张期、成熟期 。
然而当一个行业发展超出限定的范围 , 必然需要一定的约束帮助其步入正轨 。
现在的教育培训机构如此、游戏行业如此 , 房地产行业如此 , 如今的医疗美容行业更是如此 。
“螳螂财经”看到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 , 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从2015年648亿元人民币攀升到2019年1769亿元人民币 , 预测到2023年规模将达3115亿元人民币 , 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医美市场 。

因为|“隆鼻意外智力降至1岁”,医美的结局怎么都是“鬼”故事?
文章图片
颜值经济时代 , 无论是明星网红还是普通人 , 都走上了这样一条追求美的道路 。 赛道的扩容意味着医疗美容身价暴涨 , 这也为后期行业的膨胀和傲慢埋下了伏笔 。
消费刺激下的市场 , 犹如“洪水猛兽”助推着并不成熟的行业玩家 , 显露着并不成熟的行业打法 。 ·
暗藏猫腻的“低价”、假冒伪劣产品频出、肆无忌惮的虚假广告虚假信息、无牌无资质仍横冲乱撞 , 整个行业赛道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味道 。
根据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数据 , 目前合法合规的医美机构仅占行业2% , 全国超8000家医美门店正非法展开医疗美容项目 , 其中无证上岗的非法从业者超10万人 , 占据了行业72% 。
“螳螂财经”看到 , 一列列扎心的数据 , 行业在讲的俨然是个“鬼故事” 。
任性上岗的玩家 , 整容医生水平参差不齐 , 医疗事故由偶然变成了必然 , 消费者成为了最无辜的“小白鼠” , 身心受到摧残、维权困难 , 更有甚者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