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视已道歉,网友何必非难维权者?|新京报快评


|河南卫视已道歉,网友何必非难维权者?|新京报快评
本文图片
▲8月13日 , 《七夕奇妙游》播出后 , 插画师发文晒出对比图 , 认为河南卫视涉嫌侵权 。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截图
河南卫视在未得到授权的前提下 , 擅自在《七夕奇妙游》节目中使用了一位插画师的原创作品 , 在插画师曝光此事进行网络维权后 , 《七夕奇妙游》节目组连夜回应道歉 , 双方达成和解 。 但部分网友却不干了 , 不依不饶地将矛头对准原创作者 , 从多个层面非难插画师 。 这让人觉得困惑:被侵权之后正当维权还错了?
从插画师发出的图片证据以及聊天截图来看 , 这是一起证据链非常扎实的侵权事例 。 尽管节目组解释“对接编导传达报价有误 , 制片没能及时接到未获授权的反馈 , 导致使用了未经授权的图片” , 但这是节目组内部沟通的问题 , 丝毫不影响侵权已成事实这一现实 。
河南卫视应对这次“负面新闻” , 反应可谓迅速 。 这可以视为 , 原创作者的网络曝光起到了威慑作用;也可以理解成 , 河南卫视珍惜羽毛 , 知错就改 。
|河南卫视已道歉,网友何必非难维权者?|新京报快评
本文图片
▲8月14日 , 河南春晚官方微博表示 , 双方已达成和解 。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截图
但是 , 围绕维权者插画师的声浪反而愈来愈大 。 在价格方面 , 有人认为插画师“坐地起价、漫天要价” 。 但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 且不说原创者对自己的作品有定价权 , 单就其最后给出的报价数字来看 , 已经低于平时的报价 , 并且“四张打包价格5000元” , 已被支持者认为是“接近于白送”的价格 。 只是因为附加了署名权的原因 , 河南卫视拒绝了这一合作方式 , 继而采取了被网友形容成“明抢”的做法 。 这已与价格无关 , 而是态度问题 。
在诉求上 , 有人觉得插画师的维权 , 造成了对河南卫视的“网暴和污蔑” 。 这显然是颠倒是非 。 《七夕奇妙游》固然和此前的《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等经典节目一样精彩 , 但批评其未经授权使用别人的原创 , 不等于否定这个节目的其他价值 , 要求河南卫视道歉与赔偿 , 更谈不上对河南卫视的“网暴和污蔑” 。
事实上 , 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共识 , 不遮掩问题 , 也不夸大事实 , 就事论事 , 才是网络讨论的原则 。 失去这一原则 , “上纲上线”就会成为部分人的辩论习惯 。
另外 , 在情感层面 , 有人觉得插画师是河南人 , 就不该“黑河南” 。 舆论发展到这里 , 维权者的身份 , 已经由“贪财者”被上升到了“背叛者”的高度 。 个别网友以父母与家乡为制高点 , 从道德层面上对维权者进行了全面攻击 。 这已是维权者无法承受之重 , 难怪维权者会说出“剖开肚子让大家看看到底是几碗凉粉”这样的伤心话 。
|河南卫视已道歉,网友何必非难维权者?|新京报快评
本文图片
▲8月14日 , 维权方插画师发文自证清白 , 表示自己并非为了炒作 。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截图
从被迫维权到自证清白 , 这样的戏剧化转变 , 足见当下维权环境的复杂一面 。
事实上 , 我们社会需要一个理直气壮维权的氛围 , 如此才能保护好原创生态 。 法律是维权的基本保障 , 而舆论则可鼓励原创者动用各种办法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 但是 , 当舆论出现无视客观事实、以胡搅蛮缠的姿态打压维权者的状况时 , 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
深究其内在原因 , 恐怕是不少人把“炒作”思维带进了维权领域 , 觉得维权者也和互联网上曾经五花八门的炒作行为那样 , 目的是为了名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