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故事:半世夫妻三生情(太感人了,哭着读完)( 三 )
04
追寻真相
王秀珠的妹妹王佩娥 , 得知张成是来追寻张宏驰人生轨迹的 , 不禁老泪纵横 。 她告诉张成 , 张宏驰和姐姐王秀珠是青梅竹马的表兄妹 。 在那个愚昧的年代 , 表亲可以成婚 。 1944年 , 两人举行了传统结婚仪式 , 拜了天地 。
同年 , 张宏驰考入辅仁大学社会经济系 。 为了支持他念书 , 王秀珠来到北京 , 在有钱人家中浆洗衣物、被服 , 挣钱供张宏驰读书 。
年轻的感情 , 动荡得如同惊涛骇浪 。 张宏驰在求学期间 , 喜欢上了漂亮的城里女孩儿 。 而且 , 读了书的他 , 知道了近亲结婚是违背科学和伦理的 。
1947年 , 王秀珠和王佩娥去大学看望张宏驰 。 张宏驰根本不愿意同学们知道他结了婚 , 见姐妹俩找来 , 暴跳如雷:“谁让你们来的!”王秀珠只好拉着王佩娥快步离开 。
王佩娥至今还记得 , 那天为了去见姐夫 , 她和姐姐穿的都是没有一点儿补丁的、最好的花衬衫 。 她们一来一回 , 徒步走了整整一天 。
她天真地问:“为什么姐夫不高兴?”姐姐回答说:“读书的时候是不准结婚的 , 他怕同学知道 。 ”王佩娥信以为真 , 直到几十年后她才知道 , 当时的学堂并没有这样一条规定 。
在那个烈日炎炎的中午 , 王秀珠独自咽下委屈 , 丝毫没让妹妹发现端倪……
1948年 , 张宏驰大学毕业 。 1955年 , 想到当初结婚只拜了天地 , 王秀珠的父母为了巩固两人的婚姻 , 逼着两人到民政部门登记结婚 。
20世纪60年代初 , 中国开始大面积闹饥荒 , 北京也不例外 。 最残酷的时候 , 走在路上吃馒头都会被饥民哄抢 。
为了把粮食省下来给张宏驰吃 , 又不会被人发现偷去 , 王秀珠缝了个小布袋拴在腰间 , 把自己的口粮省下一半放在布袋里 , 晚上睡觉都攥在手心里 , 等着丈夫每周回来 , 让他吃一顿饱饭 。
王秀珠瘦得皮包骨头 , 却守着她的布袋 , 一直把食物留存下来 。 她无数次饿晕在大堆要浆洗的被服前 , 清醒后又拴紧她的布袋继续干活……听着王佩娥的讲述张成心里波涛汹涌 。
如果一个人能在自己的生存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 , 把活下去的希望留给另一半 , 那样的爱情是多么不容置疑!
本文图片
05
1961年 , 王秀珠告诉妹妹 , 自己没有文化 , 怕将来被丈夫看不起 , 她也在自学 , 还想在北京城找一份工作 。 几经申请 , 街道办事处把王秀珠安排到一家工厂工作 。 为了更好地照顾丈夫和公婆 , 王秀珠毅然将公婆接到了北京 。
而张宏驰却在这时向上级申请到青海工作 , 夫妻两人分居两地 。 1962年的一天 , 王秀珠回到娘家 , 一进门就痛哭不止 。
她告诉妹妹 , 张宏驰不但不回家 , 并且怂恿父母与她分开住 。 直到那时 , 她才意识到 , 这段婚姻已经不能再靠她卑微的讨好和无私的付出去维系了 。
可即便是回娘家 , 王秀珠还是来到张宏驰的父母家帮忙干农活 。 她卑微地爱着他 , 拼命打磨自己 , 希望与他比肩 , 和这个对她寡情的男人拥有天长地久的美好 。
1965年夏 , 王秀珠和王佩娥一起到青海去看张宏驰 , 发现他穿着时髦的的确良衬衫 , 头发梳得油光可鉴 。
张宏驰仍然很不高兴 , 提出两人之间已没有感情 , 并且近亲结婚是违法的 。 王秀珠想了想 , 对王佩娥说:“他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 我不能拖累他 。 ”就这样 , 两人平静地在青海办理了离婚手续 。
王秀珠将一个女人一生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张宏驰 , 却没有一丝怨言 。 但王佩娥清楚地记得 , 姐姐回到娘家后 , 三天粒米未进 , 哭得天昏地暗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