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的一生都在“倒着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好意酿出苦果邻居家一个正在读高二的男孩 , 今年期末考试门门成绩都名列前茅 。 放假头一天 , 他就要求爸爸妈妈犒劳他一下——让他和同学们一起去黄山玩几天 。 没有想到他爸爸听到这种“非分之请” , 笑脸马上就变严肃:“你明年就要高考 , 现在正是你人生的关键时期 , 才考好了这一次 , 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吃完就到书房用功 , 别胡思乱想 。 ”妈妈也在一旁帮腔:“等你明年考上了名牌大学 , 我们喜上加喜 , 一起庆祝!”邻居父母与儿子的这则对话 , 大概不是特例 。 对话内容蕴含了我们长期信奉的生活准则:即使有了乐事也不能马上行乐;一个人要到功成名就的时候 , 才能大张旗鼓地庆祝 , 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 , 才能悠然自得地品味 。
文章图片
这两点既有紧密的联系 , 又各自强调了不同的侧面:第一点是从消极方面进行禁止 , 提醒人们不应该如何 , 譬如 , 不能一有机会就去享受;第二点是从积极方面进行鼓励 , 告诉大家应该如何 , 譬如 , 应当尽量推迟自己逍遥快乐的时间 。 我的很多痛苦经历都与这种人生态度有关 。 也正是由于信奉这种人生态度 , 我也让我的儿子没能享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 小时候父亲告诉我说:“披一张狗皮易 , 披一张人皮难 。 ”父亲一生什么事都没有干成 , 只有这句话说得相当漂亮 , 它形象地揭示了人生残酷的真相 。 父亲不仅希望他的儿子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 还希望他们能够干出点名堂 。 他一直相信苦干可以改变命运 , 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 流了多少汗水便能换来多少收成 。 因此 , 他是“持之以恒”的铁杆拥护者——当然 , 他是要求我和弟弟持之以恒 , 事实上他自己并没有贯彻到底 。 要有尊严地生活 , 要干出点儿名堂 , 这些积极的人生态度没有什么错 。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 , 好像也是人生的“硬道理” 。 可就是这些积极态度和硬道理 , 把我花季雨季的青少年岁月熬成了一锅黄连汤 。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父亲对我的“好意” , 也从来不认为“过有尊严的生活”和“干出点儿名堂”有什么问题 。 但他的“好意”的确结出了苦果 , “没有问题”的生活目标最终在每一个生活环节中都成了问题 。 我们的父母把人生当成一场赛跑 , 过程毫无意义 , 一切努力都只为能第一个冲到终点 。 很多人其实一生都是在为最后那一刻做准备 , 他们没有真正生活过 , 而只是在“准备生活”;他们从来没有“享受幸福” , 而只是在“储蓄幸福” 。
文章图片
一生“倒着走”海德格尔提出过一个有趣的观点:人类的时间与宇宙的时间恰好相反 , 宇宙时间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线性绵延 , 人类时间则是“未来—现在—过去”的逆向行程 , 人总是着眼于“未来” , 立足于“现在” , 再参考“过去” 。
文章图片
这么说来 , 一生中 , 我们从来都是“倒着走”的 , 是“未来”在指挥“现在” , “现在”的每一次行动都服从于“未来”:几岁的小孩为了将来有“远大前程” , 被迫终止与同伴的快乐游戏 , 而去背诵那些枯燥乏味的英语单词;二十岁的年轻小伙就开始节衣缩食 , 攒钱为自己买“养老保险”;一个学者为了自己几千年后的“永垂不朽” , 舍弃了现在人生所有的世俗幸福;一个创业者为了将来的富有 , 宁愿承受眼前非人的折磨……总之 , 这一切都是用现在的痛苦 , 换取未来的幸福 , 我们的一生都是在“为了……而……”这个句式中度过的 。 为了达到自己理想的终点 , 我们一生都在冲、冲、冲 。 我们一生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志向 , 我们的行为都有自己或多或少的目的 。 学生立志拿诺贝尔奖 , 士兵立志当将军 , 商人立志发大财 , 这些人生志向都很宏大 , 人生的目标也很积极 , 可一旦走向极端 , 这些志向和目的就成了人生的桎梏 。 人生的志向和目标 , 本来是为了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 让人在追求它们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和快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