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独居老人说着说着就哭了,老龄化扬州的抗疫难题( 三 )


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街道办的吴承真在接到邗江区发布的第一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通告后投入了抗疫行动 。 甘泉街道是涉农街道 , 包括一个社区9个行政村 , 居住逾5000位老人 。
7月28日 , 扬州市邗江区第一轮核酸检测开始后 , 33岁的吴承真工作到午夜12点 , 第二天早上7点继续开工 。 甘泉街道5个采样点共完成了3万多人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
根据扬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要求 , 核酸检测采样点要增设60岁以上人群的专门通道 , 方便老人刷身份证登记信息 , 直接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
此外 , 街道办工作人员还从甘泉街道残联的器材借用点借来了拐杖、轮椅等设备搬到采样现场 , 用大巴将老人分批送到检测点后派志愿者对接 , 保证不落下一位老人 。
吴承真回忆 , 在采样点时 , 她看到一位老人独自开着电动轮椅排队 , 就帮忙将老人送到指定区域 , 老太太反复说着“我没用了 , 还要麻烦你们 , 谢谢” 。 吴承真感觉“很心酸 , 这样的老人容易让我想到我爸 , 他腿脚也不方便” 。
7月29日午休间隙 , 吴承真还编了疫情防控宣传顺口溜 , 请同事用扬州话录制后在甘泉街道辖区内播放 。 作为扬州市应急广播试点 , 甘泉街道共安装了150个室外喇叭 , 每个路过卡口的人都能听到扬州话版的“有疫情、不可怕 , 就怕有人不听话”……
在工作之外 , 她得往返于这座城市的东南角和西北角 , 赶回家里照顾父母 。 她71岁的父亲曾遭遇过脑出血 , 59岁的母亲是残疾人 。 堂哥曾安慰她不要担心家里 , 在外工作的时候做好个人防护 。 实际上 , 堂哥的父母和女儿都已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 正在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 他自己也正在酒店集中隔离 。
扬州|独居老人说着说着就哭了,老龄化扬州的抗疫难题
本文图片
▲ 曾伟(左一)参加小区疫情防控志愿工作 。受访者供图
曾伟59岁了 , 精力和体力都达不到年轻时的状态 。 但他觉得 , “大事做不了 , 小事可以做” , 认为当志愿者是“必须要出的力” 。
这位马上就要退休的中学教师原本打算暑假和家人到新疆、西藏旅游 , 还没买票就赶上台风“烟花” , 好不容易送走台风 , 病毒又来了 。 旅行计划搁置 , 志愿者工作成了他的暑期任务 。 每天完成约4小时的志愿服务后 , 曾伟得经过4道消毒程序才能进家门 。
回家洗完澡、躺在沙发上看东京奥运会比赛 , 是曾伟近来最享受的时刻 。 根据扬州交通广播 , 从8月9日起 , 江苏有线数字电视向扬州地区(含各区县、功能区)用户免费开放电视付费业务;电信天翼高清(IPTV)、移动互联网电视向扬州地区(含各区县、功能区)用户通过开通免费专区的形式免费开放收费节目 。
北京的周成也从家庭群中看到了家中老人的变化 。 “这个群平常都是老年人天天发‘早安’‘晚安’ , 或者各种不靠谱的养生帖 , 这次真的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健康传播群 。 ”在群里 , 老人们时不时转发更新的确诊病例数和升级风险区域 , 也互相给彼此加油打气 。
周成告诉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 父母到北京住的时候 , 觉得买PM2.5口罩是“小题大做” , 装空气净化器是“乱花钱” 。 但如今 , 老人们的观念也改变了 。 科学防控疫情的方式深入到他们的生活 , 有的人号召“在家看奥运会 , 给中国代表团加油” , 也有人在线上卡拉OK厅和网络棋牌室消磨时光 。
▌老龄化城市的危机大考
联合国官网显示 , 截至2020年 , 全球约有10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 , 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15亿人 , 其中80%的老年人将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 。 此外 , 发展中国家老年人人数将增加最多也最为迅速 , 亚洲将成为老年人人口最多的区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