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独居老人说着说着就哭了,老龄化扬州的抗疫难题

本文经授权转载于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见习采访人员 尹希宁
编辑:秦珍子
全文5300余字 , 读完约需11分钟
在采样点时 , 她看到一位老人独自开着电动轮椅排队 , 就帮忙将老人送到指定区域 , 老太太反复说着“我没用了 , 还要麻烦你们 , 谢谢” 。 吴承真感觉“很心酸 , 这样的老人容易让我想到我爸 , 他腿脚也不方便” 。
扬州59岁的中学教师曾伟入选了学校教师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 。 第一次报名时 , 他因超龄落选 , 但越来越紧张的人手 , 让他可以“顶上去” , 赶在退休前再为扬州出一次力 。
根据江苏省卫健委8月9日发布的信息 , 7月28日以来 , 扬州市累计报告346例本土确诊病例 。 其中 , 60岁及以上的病例有179例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 扬州市常住人口中 , 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18.62万人 , 占26.01% ,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90万人 。 2020年发布的《扬州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 , 扬州于1986年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 与全省同步 , 比全国提前13年 。
疫情正处于“集中暴发期”的扬州 , 不再保持着“慢生活”的模式 。 这座城市一方面要想尽办法抵御变异病毒 , 一方面要保证居家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 一时间 , 城区里的年轻人成了“先锋” 。
一位扬州大学医学院的学生支援南京抗疫结束后 , 又加入了扬州的社区志愿队 , 换上双层防护服给居民做核酸检测 。 这支队伍里也有刚刚参加完高考的高中毕业生 。 一些在外工作的扬州人不时刷新疫情信息 , 往家里打电话嘱咐长辈 , 不要出门 。
老年人也紧张起来 。 有些人念叨电视新闻里播放的变异毒株 , 他们不明白“德尔塔”是什么 , 但清楚的是 , 他们要待在家里 , 在解封通知发布之前绝不外出 。
经过扬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 , 曾伟成为志愿者团队的一员 。 8月9日早上 , 他7点多出门 , 赶到定点小区协助医护人员给市民做核酸检测 , 还要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把代购物资送上门 。 当天扬州的最高温度达到34摄氏度 , “刚穿上防护服5分钟衣服就湿了” 。 为了节省时间 , 他甚至“取消”自己的工作午餐 。 和他同队伍的近60名志愿者中 , 绝大部分志愿者年龄在30-40岁之间 , 超过50岁的“寥寥无几” , 和他岁数相当的更是“几乎没有” 。
扬州|独居老人说着说着就哭了,老龄化扬州的抗疫难题
本文图片
▲ 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街道志愿者帮助老人进行核酸检测 。受访者供图
▌独居老人说着说着就哭了
打开某手机软件中的“新冠肺炎确诊信息查询”程序 , 选中扬州市 , 几百个红色或橙色的圆点就会挤满手机屏幕 。 红色的圆点代表当地疫情涉及的病例确诊场所 , 橙色的圆点代表确诊病例近7天的行动轨迹 。
在地图系统默认的显示尺寸下 , 位于扬州市主城区偏南方向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只能依稀看到“河博物馆”四个字 , 瘦西湖景区、四季园农贸市场则完全被红的、橙的圆点遮盖 。 在北京工作的扬州人周成说:“平常一天二三十个新增的点感觉不明显 , 但是把几百个点都显示出来 , 真的挺吓人 。 ”
这张地图上 , 扬州本轮疫情的第一个红点是64岁的毛某留下的 。 7月21日 , 她乘大巴离开已经采取封控管理措施的南京居住地前往扬州的姐姐家 , 之后的一周内造访了棋牌室、餐厅、超市、诊所、理发店等 。 7月27日 , 她曾到诊所就诊 , 诊所根据防疫要求未接诊 , 她骑电动车前往扬州友好医院门诊就诊 。 一天后 , 毛某的核酸检测结果经初筛和复核显示为阳性 。 8月3日 , 扬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发布通告称 , 毛某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 未按防控措施要求向所在社区报告 , 隐瞒行程 , 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 已被刑事拘留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