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技巧方法 起名的13技巧方法( 四 )


清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郑板桥的名字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杨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借“板桥”二字来讽刺世态炎凉,名字与其画风一致,耐人寻味 。
现、当代不少著名文人也在起名时巧用典故,对这种方法的运用起到了有力的推广作用 。
如朱自清之名出自《楚辞·卜剧》中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表明自己要做一个清白自尊的人,以廉 洁正直自律 。的确人如其名,朱自清一生正直清白,特别是晚年贫病交加,但宁步饿死也拒不食用美国兵从飞机上空投的面粉,保持了一个民族气节和骨 气 。再如王朝闻先生的名字出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意思是早晨闻知真心以以拼死的精神来求得真理 。楚图南先生的名字出自《庄子·逍遥 激》:大鹏由北冥飞 。“绝云气,负责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图南”表示既定远大目标 。
谢冰心、沈冰壶 。“冰心”、“冰壶”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是指晶莹洁之水;“冰壶”:是指深藏冰心的高洁透明玉壶 。比喻人内外皎洁,琳麋剔透,品德高尚 。
,“乔木”出自《诗经·伐木》:“出自幽谷,迂于乔木 。”乔木是指树干高大的松、柏、杨、白桦等树,这些树木都象征着顽强的意志,高尚的人格 。
刘白羽,“白羽”出自唐代卢纶的《寒下曲》:“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白心,杆上带有白色羽毛的箭,这里是指能射穿青石的利箭,表现出强劲的力量 。
从上面的诸多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典故化名存在两种倾向 。第一种是用其本意,第二种是借“典”发挥,赋予新意或者是旧词新用,措词反用 。
前者如孟浩然,羊士谔、王朝闻、朱自清等,后者如楚国抽、、刘白羽、未央、邓散木、 等 。这两种倾向的立意不同,侧重点不同,但表达效果是相同的,前者的典故本身就表达了主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涵义,而后者的典故则是通过“再用”,即引申后 表达主人想要表达的思想,都体现了主人的价值导向、人生观、世界观、处事态度和事业取向等问题,耐人寻味,含蓄深远 。如“乔木”一词在典故中的立意是高大 的树木,用在名字中引申为高大的人格,再如“散木”在典故中的本义是无用之材,主人以散木为名则表现出谦逊、积极进取的美德,是个性的自然流露 。
12、起名技巧之借用成语构思法 。
巧用成语就是通过加工改造成语而命名的方法,也就是引入成语的起名法 。运用成语的名字具有观赏价值、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耐品味,且琅琅上口,涵义深远,给人以美感 。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或短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 。《汉语成语大词典》中收集了约1.7万条成语 。这个数量相当可观,对于起名字完全是一个可供利用、开发的“宝库” 。
名字中的成语运用自然无法整体上套用,但可以将成语加以改造,取其义而用之 。将成语适当改造以后引入起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简缩式 。即将成语整体压缩,改造成两个或三个字的形式,让人一看就知道它的来历和起名的涵义 。举例如下:
叶知秋:即“一叶知秋”,看到一片树叶落下,便知道秋天临了 。以此比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从某些细微迹象看出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 。
吉天相:即“吉人天相”,好人自会得到上天的保护和帮助,此名对主人有深深的祝福之意 。
万斯年:即“亿万斯年” 。形容无限长远的年代,来日方长,吾将上下而求索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