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双双|在“费尔康预警机事件”中,我国究竟收获几何?( 二 )


二 , 中方不只是出资方 , 还是重要的参与方 。 这是一个牵涉三方的购买、改装、测试项目 , 以色列提供预警雷达并负责改装 , 俄罗斯提供运输机平台及相关的气动修形 , 但所改装预警机的三面阵圆盘形雷达天线方案却是中方经严格论证后提出的 , 而且至少敌我识别等敏感系统要由作为最终使用方的中国独立完成 。 因此 , 除了出钱外 , 我国还是重要的深入参与方 , 更甚于俄罗斯 。 至于以学习能力见长的中方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有何收获就不得而知了 。
“三面阵”方案由中方专家提出
三 , “费尔康预警机事件”极大激励了我国的科研人员 , 在他们的发奋图强之下 , 我国的预警机成果开始“井喷” 。 先是空警200于2004年首飞 , 2006年服役 。 最大的惊喜是2007年空警-2000的成功交付 , 它采用了与夭折的费尔康预警机一样的三面阵有源相控阵雷达 , 而且天线尺寸更大 。 在2009年10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中 , 空警-2000首次亮相 , 作为空中编队的排头兵 , 引领着庞大的机群 , 米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 , 这是多么扬眉吐气的一刻 。 2014年服役的空警500又后来居上 , 用数字阵列雷达实现了对美国和以色列的反超 。 谁能相信 , 这距当年的“费尔康预警机事件”仅仅过了15年!
空警2000预警机
我国之所以能短时间内在预警机领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果 , 是与举全国之力的投入和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奋不顾身份不开的 , 没有几十年的苦功是出不来的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我们在“费尔康预警机事件”中的收获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 但它却加速了世界预警机“中国时代”的到来!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