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彩画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建筑装饰艺术,它具有保护建筑木构件的作用 。古建彩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在木结构建筑上施红色涂料的记载;秦汉时期在宫殿的柱子上涂丹色,在斗拱、梁架、天花等处施以彩绘,其装饰图案多用龙、云纹,并且逐渐采用了锦纹;南北朝时期,由于受佛教艺术的影响,又产生了新的建筑装饰图案;宋代彩画多用叠晕画法,使颜色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变化柔和没有生硬感,表现出淡雅的风格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李仲明《营造法式》
早在宋代李仲明所著的《营造法式》中就有这些的总结,他在总结前代建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彩画规制,对彩画图形、用色、做法等记载非常周密 。
元代又出现了旋子彩画,但此时还不成熟 。到了明、清时期,彩画发展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取材和制作方面又有了新的变化与发展,集历代彩画之精华,“新的品种不断涌现;题材不断扩大;表现手段不断丰富;法式规矩更加严密规范;等级层次更加严明、清晰 。”这时期的彩画,可分为官式做法和地方做法两种 。
据专家考证,认为清代的官式彩画是按照当时的等级制度组织工匠制作的一种定型彩画,它的服务对象是皇家御用建筑、王公大臣府第、衙门等 。地方彩画是民间工匠在不违背当时等级制度的前提下施绘于地方衙署、庙宇和居民建筑上的一类活泼、自然、不拘泥程式的彩画 。官式彩画非常丰富,从纹饰的主体框架构图和题材方面分类可分五大类 。即:和玺类、旋子类、吉祥草类、苏式类和海墁类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两大彩画
和玺彩画是清代最高级的彩画 。从设色及工艺来看,和玺彩画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彩画,大部分采用沥粉贴金的方法制作 。它包括龙和玺、凤和玺、龙凤和玺、龙凤枋心西番莲灵芝找头和玺、龙草和玺五种绘法,其中龙和玺是和玺类的第一等 。如紫禁城中的主要宫殿,京城皇家庙、坛等,均绘以和玺彩画 。龙和玺 。
梁枋大木中的枋心、找头、盒子及平板枋、垫板、柱头等构件全部绘龙纹 。凤和玺梁枋大木中的枋心、找头、盒子及平板枋、垫板、柱头等构件全部绘凤纹 。龙凤和玺是以龙纹、凤纹相匹配组合的一种和玺,龙凤枋心西番莲灵芝找头和玺 。梁枋心和盒子绘以龙纹、凤纹,找头内分别绘以西番莲纹和灵芝纹 。龙草和玺是梁枋大木的枋心、找头、盒子及平板枋、垫板等构件采用龙纹与吉样草纹互换排列的方式组合的一种和玺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