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悦熙妍:国家药监局提醒公众科学认识“刷酸”美容

近年来 , 在美容护肤市场上 , “刷酸”这个词火了 。 在美妆市场上 , 一些护肤品或者美容院打着“刷酸”的名头 , 夸大宣传 , 对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导 。
近日 , 国家药监局发布科普文章 , 提醒公众科学认识“刷酸”美容 。 那么 , 悦熙妍就问了所谓的“刷酸”美容科学吗?应该注意些什么?
【公众|悦熙妍:国家药监局提醒公众科学认识“刷酸”美容】
公众|悦熙妍:国家药监局提醒公众科学认识“刷酸”美容
文章图片
01刷酸“化学换肤术”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闫言告诉中国之声采访人员 , 她在接诊中 , 经常会遇到“刷酸”失败的患者 。 她说:“有的是误用 , 将需要专业医生用的‘酸’ , 自己在家用了 , 出现所谓的烂脸 , 就是出现红斑、糜烂或者水泡的现象 , 也就是使用浓度过高时出现的情况;
还有一类是频率过度 , 比如买的家用‘酸’浓度也不高 , 但是使用的频率过高 , 皮肤的屏障受损了 。 比如应该两周用一次 , 或者本身是敏感肌 , ‘刷酸’不应该用或者一个月才应该用一次 , 过度地刷之后就会形成皮肤敏感 , 就是所谓的敏感肌出来了 。 ”
所谓“刷酸”其实是一种化学“换肤”术 , “换肤”作用的深度越深 , 效果也越明显 , 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更大 。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肿胀、刺痛、灼热等不适 , 术后可能出现结痂、色素沉着等 。 另外 , 少见的有灼伤、糜烂、色素异常、粟丘疹、瘢痕等 。
02‘刷酸’必须在医院里做
闫言表示 , “刷酸”是一个正规的医疗行为 , 属于医疗美容的治疗范畴 。
从其科学原理来说 , 是对皮肤进行可控的损伤 。 因此 , 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操作的 。 “它是一个损伤 , 但这种损伤是可控的 。 通过加速皮肤代谢来起到一个治疗的作用 。 但是‘刷酸’的过程中 , ‘酸’的浓度、停留的时间 , 还有医生使用的力度 , 都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调节 , 不是所有人都一样 。 叫停的时间是由医生来把控的 , 把控不好 , 没及时叫停 , 就会造成损伤 。 ”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科普文章中特别提到 , “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 , 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 其所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妆品 。 目前 , “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种类很多 , 有些“酸”是不能用于化妆品的 。
而在化妆品中可以添加某些“酸” , 例如:果酸、水杨酸等 , 但有着严格的使用限制和技术要求 。 比如 , 化妆品中水杨酸的含量不得超过3% 。 闫言说:“我们真正所说的‘刷酸’ , 其实是医学意义的刷酸 , 并不是说在家里涂点含酸性的护肤品就叫‘刷酸’ , 悦熙妍提醒‘刷酸’必须在医院里做 。
家用护肤品浓度的‘酸’是很低的 , 所以这一类的‘酸’并不是我们医院定义的刷酸 , 可能起不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 但是如果自己过度地、无休止地在家里刷 , 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节 , 会激发出其他问题 。
所以‘刷酸’如果要使用家用的‘酸’ , 也建议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到医院里跟医生咨询一下 , 比如‘刷酸’的频率、大约多长时间 , 以及其皮肤是否适合‘刷酸’ , 因为不是所有的皮肤都适合 。 ”
03七月再见 , 八月你好
国家药监局提示 , 部分化妆品能够实现一定的清洁、去角质等功效 , 但与“刷酸治疗”有着本质区别 。 化妆品禁止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 , 避免使用“换肤”等不当宣称 , 防止误导消费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