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汉语中如此之多的“一义多形”,并不是偶然无规律的发生 。这一现象的出现,既受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又与清末民初的社会发展、文化背景等密切相关,是语言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从语言内部因素看,词汇是一个运动着的整体,永远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 。汉语词汇的发展主要体现为旧词的消亡和新词的产生,词汇的这种新陈代谢,是一个复杂的渐变过程 。汉语语素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通过语素的颠倒、替换、羡余、重置,对语言材料进行重新排列整合,在这个过程中,众多的新词得以产生,但短期内语言的自我净化和自我规范难以完成,因而催生了大量的“一义多形” 。
从语言外部因素看,文白演变和语言接触是“一义多形”的直接推动器 。清末民初处于文言向白话转变的关键时期,文白转型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汉语的语言形式,如“民人、加添、酬应、峻严、苦辛”等就是从古代汉语沿用下来的文言词,它们通过语素颠倒成为“人民、添加、应酬、严峻、辛苦”等白话词,在语言的动态应用中交替并存 。近代中日之间语言交流密切,一大批日语词汇通过翻译引介输入到汉语中,如汉语的“舞会”在日语里被说成“舞踏会”,“飞机”被说成“飞行机”,“无赖”被说成“无赖汉”,受其影响和作用,汉语中也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羡余现象 。
【苟延喘息近义词 苟延残喘褒义近义词】清末民初是汉语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成系统成类聚的“一义多形”的词汇现象,说明当时的汉语语言系统不仅尚未稳定下来,而且正在发生剧烈变化 。这种剧变,即“一义多形”的杂乱无序状态,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才演变为一义一形,或以一义一形为主 。不可否认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各种必备条件 。政治、经济、文化的空前统一,汉语规范化工作的蓬勃展开,大大推动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汉语语言系统逐渐得到了稳定 。从这一角度出发,将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期定为现代汉语的最后形成时间是比较合理妥当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博大的近义词形容胸怀 以小博大的近义词
- 彷徨的意思是什么 彷徨近义词
- 消极的近义词有什么 消极的近义词是什么?
- 人外有人是什么意思 人外有人的意思 、近义词 和反义词
- 天什么地什么成语近义词 天什么地什么成语?反义词
- 纳闷的近义词是什么(最佳答案 纳闷的近义词什么?)
- 固执的反义词 固执的近义词贬义词
- 高兴的近义词 想念的近义词
- 密集的近义词是什么 密集的意思
- 好像的近义词 好像的反义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