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绝子|万物皆可“绝绝子”:赛博方言的顺向流行与反向驯化( 二 )


可以说 , “绝绝子”的流行和泛滥 , 恰恰仰赖于它的模糊和空洞 。
网友评论
虽然从字面上来看 , “绝绝子”显然也是语言“通货膨胀”的产物 。
就如同为了表达好笑 , “哈哈”已经显得敷衍 , 至少要“哈哈哈哈哈”才基本合格;为了表达肯定 , “很好”、“好极了”都已经不够用了 , 甚至“绝了”都略显单薄 , 必须要“绝绝子”才能把效果拉满 。
但“绝绝子”的语义膨胀并不妨碍人们使用它 , 毕竟它的适用性如此之强 , 而打出这三个字的情感和脑力成本又如此之低 , 这极大地适应了网络沟通的特性——即时性和身体的不在场 。
因此 , 来不及思考措辞的时候可以拿来即用 , 懒得走心只想糊弄的时候也可以面无表情地打出“绝绝子” 。
这简单的三个字 , 性价比真的很高 。
绝绝子|万物皆可“绝绝子”:赛博方言的顺向流行与反向驯化
本文图片
网友评论
不过 , “绝绝子”的流行 , 也不只是因为它“好用” , 还因为它“有用” 。
不同于“下次一定”之于b站、“jrs”之于虎扑 , “绝绝子”并非有着强排他性的社群黑话 。 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女性化的特征 , 但它并不属于哪个特定的圈层 , 因而更具有弥散性 。
也正因如此 , 使用“绝绝子”不一定能完成自我身份的确认 , 但至少能实现自我形象的塑造——会用“绝绝子” , 至少说明你跟得上最新的互联网冲浪潮流 。
尤其是 , 当你的强关系社交圈内频繁出现“绝绝子”时 , 被同化似乎更是在所难免的 。
毕竟 , 在网络世界中共享同一种表达方式 , 就像在现实生活中讲着同样的方言 , 它们都能拉进关系、确认归属 。
对于需要在赛博空间内获得认同的年轻人来说 , 通过使用“网言网语”来确保自己不会显得格格不入 , 这远比“绝绝子”是否能准确表达更加重要 。
02
被嫌弃的“绝绝子” , 做错了什么?
由于“绝绝子”并不像构筑壁垒的圈层黑话 , 它的理解和使用门槛都相对较低 。 因此 , 对“绝绝子”使用与否主要取决于“想不想” , 而不是“能不能” 。
当然也有人拒不使用“绝绝子” , 他们不仅不用 , 看到别人用时 , 也会感到尴尬和难受 , 甚至有想打人的冲动 。
网友吐槽“绝绝子”
更具体来说 , “绝绝子”令人感到不适的程度 , 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密集程度 , 一个是使用情境 。
不难发现 , 当“绝绝子”的使用频率越高 , 或是和其他类似的流行语共同出现时 , 引起的不适感就会越强 。
这也是为什么由“绝绝子生成器”随机拼贴的高浓度“绝绝子文体” , 会变成一种文字版的鬼畜 , 被视为戏谑的对象 , 而非实用的文本 。
如果说 , 偶尔出现“绝绝子”、“呜呜呜”、“跺jiojio”还可以算是平实表达中的俏皮点缀 , 是讨人喜欢或至少能被宽恕的撒娇卖萌 , 那么浓度过高的“绝绝子文体”不免令人窒息 , 原因就在于:
低幼化的表达看似花里胡哨 , 实则言之无物;堆砌的词汇看似简单 , 但又因毫无章法而抬高了理解的门槛 。
绝绝子|万物皆可“绝绝子”:赛博方言的顺向流行与反向驯化
本文图片
博主吐槽“不好好说中文”现象
而在使用情境这一维度 , “绝绝子”在线上和线下引起的效果则有着天壤之别 。
相比之下 , 在充斥着各种非正式非严肃表达的网络世界中掺入适量的“绝绝子” , 并没有那么违和 。
更重要的是 , “绝绝子”只是以文字而非语音的形式出现在网络上 , 从走红到过气 , 它始终不过是三个沉默的字符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