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聊澸情|非洲为什么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形成黑白分明的人种分布格局( 二 )
非洲南北为什么会形成这种黑白分明的种族结构差异呢?如果我们翻开一副非洲气候地图就不难发现作为非洲黑白分界线的撒哈拉沙漠主要属于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靠近地中海的北非地区人口主要居住在处于地中海气候的边缘地带;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非洲地区主要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 在赤道附近还有一部分热带雨林地区 , 在非洲大陆最南端也有一小部分地中海气候区 。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 , 冬季温和多雨 。 属于这一气候区的除了北非地中海沿岸外还有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南欧国家以及澳大利亚西南部的珀斯和南部的阿德莱德一带 。 这些地区的人口基本上都是以白色人种为主 。 这说明地中海气候区的环境是适合白色人种定居生活的 。 相比之下主要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的南部非洲地区则更适合黑色人种生息繁衍 。
南部非洲大部分地区常年干旱 , 太阳直射的时间较长 , 因此导致紫外线的辐射强度较高 , 而黑色素恰恰能防紫外线 。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任何物种都是适应环境的产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由于南部非洲人长期生活在强烈的紫外线下 , 所以他们的身体为适应这种环境就会形成大量的黑色素 。 黑色素能防止紫外线损伤内部细胞 , 从而减少因紫外线造成皮肤癌发生的机率 。
久而久之南部非洲人为适应生存环境逐渐形成了皮肤黑、鼻低宽、嘴唇厚、嘴裂大这样的体貌特征 。 在长期自然进化之下南部非洲人的黑皮肤经过一代代遗传导致黑色基因占据了绝对优势:通常南部非洲人在母体内发育时就已合成了大量黑色素 。 当然在南非、纳米比亚等南部非洲国家也生活有一定比例的白人 , 不过这些人主要是从大航海时代起涌入非洲的欧洲白人移民的后代 。
面积与美国的国土面积大致相当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东起红海 , 西至大西洋 , 南达萨赫勒 。 撒哈拉沙漠的长度高达5000多公里、宽度也有1800公里 。 在当时的条件下要穿越如此浩瀚无垠的沙漠是相当困难的 。 这点我们可以用玄奘西行求法时穿越沙漠的经历进行对比:玄奘曾穿越过位于罗布泊和玉门关之间八百余里的莫贺延碛 。 那里死寂一片 , “上无飞鸟 , 下无走兽” 。
小说《西游记》里收沙僧的流沙河——“八百流沙界 , 三千弱水深 。 鹅毛飘不起 , 芦花定底沉”就是据此想象生发而出 。 孤身行走在沙漠中的玄奘眼前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幻觉 , 他看见无数妖魔鬼怪袭来 , 一会儿又见一支军队 , 还有随风飘扬的旌旗 。 今天我们知道这就是海市蜃楼 。白天沙漠中的热风 , 裹挟着黄沙 , 闷热难耐;黑夜中的莫贺延碛 , 只有死人的白骨闪烁着磷光 。
玄奘要穿越八百余里的莫贺延碛都如此艰难 , 而穿越撒哈拉沙漠至少需要跨过1800公里(3600里)的距离 , 事实上直到公元11世纪从北非前往的加纳阿拉伯商队仍常在沙漠中神秘消失 , 而在此之前撒哈拉沙漠几乎就是一道无法跨越的天堑 。 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要穿越撒哈拉沙漠很不现实 , 如果要绕过撒哈拉沙漠就只有通过走海运了 , 可这在航海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同样是不现实的 。
相比之下从北非到欧洲尽管也需要跨越地中海 , 然而地中海作为被欧、亚、非三大洲环抱的内海是相对风平浪静的 。 跨越地中海的难度远远低于穿越撒哈拉沙漠 , 也低于穿越大西洋或红海 。 处于陆地环抱中的地中海上的风暴不像辽阔的大西洋中的风暴那样凶猛 , 所以那些穿越地中海的人们可以在几乎始终能看到陆地的情况下航行到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国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为什么要学会放手?是为了放过自己
- 一个人真正的独立,是从攒钱开始的
-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认真生活的心境
-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 繁华三千,仅倾情一朵,缘之所寄,且一往而深
- 只有自己变得优秀了,其他的事情才会跟着好起来
- 倪虹洁|43岁倪虹洁自曝感情经历,结过婚,生过娃,热恋男友比她小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及时告别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