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两宋碑拓中,遇见苏轼和他的朋友圈( 二 )


苏轼|在两宋碑拓中,遇见苏轼和他的朋友圈
本文图片

苏轼《表忠观碑》(宋刻、明刻) 南宋\\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 重刻 浙江杭州 清拓
苏轼|在两宋碑拓中,遇见苏轼和他的朋友圈
本文图片

苏轼《登州海市诗》金代皇统年间重刻 山东蓬莱 清拓
此次展览中 , 能看到一系列与苏轼相关的重要展品 , 如:《东坡笠屐像》石刻、苏轼《表忠观碑》(宋刻、明刻)、苏轼《诸城密州题名》、苏轼《黄州谢表》、《归去来诗》、苏轼《登州海市诗》、苏辙《饶州长文彭公墓志》、欧阳修《泷冈阡表》、伊秉绶书《朝云墓志》(册页)、黄庭坚《永州淡岩诗》、米芾《淮山避暑诗残石》等 。
苏轼|在两宋碑拓中,遇见苏轼和他的朋友圈
本文图片

《东坡笠屐像》石刻 清 地点不详 清拓
《东坡笠屐像》石刻 。 清人陈善武绘 , 唐得沾镌 , 隶书题《东坡笠屐图》 。 绍圣元年苏轼被贬琼州别驾 , 儋州安置 。 尝路遇暴雨 , 遂借农人箬笠木屐而归 , 妇孺小儿争相围观 , 东坡也不改其乐 。 传李公麟曾绘其笠屐像 , 图已不存 , 后人遂多以此为题重绘 。
苏轼|在两宋碑拓中,遇见苏轼和他的朋友圈
本文图片

苏轼《表忠观碑》(宋刻、明刻)南宋\\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 重刻 浙江杭州 晚清拓一吟堂藏
苏轼《表忠观碑》(宋刻、明刻) 。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 , 赵抃上表请重修吴越钱氏宗祠 , 宋神宗准奏并将原妙因院改赐名为表忠观 , 以颂扬吴越钱氏之功德 。 碑文由苏轼奉敕撰文并书 , 元丰元年(1078年)八月立 。 原在杭州龙山 ,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移至郡庠(今劳动路杭州碑林 , 此前为孔庙) 。 因宋石已残泐 , 杭州郡守陈柯于嘉靖年间重摹刻石 , 立于钱王祠(今聚景园)之右廊 。 至清乾隆二年(一说六年) , 得宋刻残碑两块 。 2020年 , 杭州钱王祠整修工程中又发现残石四枚 , 亦属宋刻 。
苏轼《诸城密州题名》 。 诸城县 , 宋时属密州 。 东坡于熙宁七年(1074年)自杭州通判除知密州 , 至九年十二月移知徐州 , 在此期间留此题名 , 旧在诸城县学明伦堂前太湖石背 , 今佚 。 康熙《诸城县志》和王士禛《居易录》著录,王士禛考:“禹功乔叙字 , 明叔赵杲卿字 , 传道章传字 , 东坡集中并有唱酬之作 。 三人字在前 , 独子瞻居后 , 是其所书无疑 。 ”苏轼隶书 , 此为仅见 , 颇可贵重 。
苏轼《黄州谢表》《归去来诗》 。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 , 苏轼遭“乌台诗案”之祸 , 十二月获释 ,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 次年至黄州后暂居于定慧寺 , 撰写谢表 , 上呈神宗 。 原迹收入南宋《姑孰帖》卷三 。 元丰七年(1084年)七月 , 离开黄州的苏轼 , 途经金陵 , 访二次罢相闲居于此地的王安石 。 虽政见不同 , 却未妨碍二人私交之笃 , 金陵期间 , 苏、王同游石钟山并多有诗文唱和 , 此《归去来诗》即二人交往见证 。 《姑孰帖》,南宋淳熙年间由杨倓、洪迈等刊刻于当涂郡斋 , 至清代尚有残石 , 今已无存 , 当毁于太平天国 。
苏轼《登州海市诗》 。 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 , 苏轼离开黄州 , 调任知登州 , 十月十五日到任 , 二十日奉诏回京任礼部尚书 , 故称“五日太守” 。 苏轼在登州时 , 曾作诗吟咏海市蜃楼 , 并书赠史全叔 , 后书迹勒石 。 原石毁于元祐党禁 , 金皇统间重刻 , 原石今藏蓬莱阁卧碑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