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网看电影 大喜网络用语( 二 )


大喜网看电影 大喜网络用语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疫情防控表情包发
相形之下 , 孵化表情包的那一部分网络文化无法适应如此刚烈的气质 。慷慨激昂的痛斥 , 义无反顾的赴死 , 撼人心魄的悲伤 , 令人动容的离别 , 古代戏曲垂青的那些情节过于严重 , 以至于不堪重负 。如今的表情包是一种“软性”的符号 , 更为适合这一代人的温情与宽容 , 令人开怀的幽默显现了出色的智商与情商 。遨游于网络空间 , 这一代人逐渐形成了独异的语言风格 。对于他们说来 , 老先生文绉绉的用语有些迂呆 , 例如“岂有此理”“是可忍 , 孰不可忍” 。大叔的自信仿佛有些生硬 , 例如“生活难道是这样的吗” , 他们轻松地发一个表情包:萌萌哒!
“萌”是许多年轻人倾心的形象风格 。如同憨态可掬的孩童 , “萌”不是咄咄逼人 , 而是适度地撒娇、讨人喜欢与甘拜下风 。“卖萌”是这一代许多人共同认可的语言策略 。当然 , “卖萌”多半是故作幼稚 。故作幼稚并非天真无知 , 而是以示弱的方式后退一步——那个棱角尖利的现实先由一批不苟言笑的“硬汉”扛一下吧 。
表情包里存有“言外之意”
许多时候 , 表情包可供对付种种不无微妙的语境 , 甚至处理小小的尴尬:不想持续微信聊天了 , 发一个表情图片如同委婉的休止符;遇到几句华而不实的赞扬 , 再发一个表情图片表示感谢提携 , 同时表示尊敬与谦逊 。另一些表情包通常作为客气话的形象替代 , 握手、抱拳或者咖啡与玫瑰花的图片 , 可以避免费神地字斟句酌——情真意切尽在不言中 。如同语调或者口吻在对话之中的辅助作用 , 表情包可以为单纯的文字表述增色;更为重要的是 , 表情包时常作为另一种符号调节文字表述的分寸 , 制造缓冲 , 削弱尖锐的气势、不容置疑的果决或者周密分析形成的严谨 。
所以 , 表情包覆盖的空间 , 往往是相对模糊的情感中间地带:既非大怒 , 亦非大悲 , 当然也不是大喜——往往存在些许微讽 , 一定的自嘲;伸出大拇指夸奖的表情包不是由衷的盛赞 , 而是带有若干礼仪与客套的成分;表明厌恶或者蔑视的斜眼、撇嘴并非义正词严的控诉 , 而是隐含某些嬉闹的意味 。当然 , 这一代人也可能遭遇怒目圆睁、拍案而起的时刻:犀利、猛烈、刚硬、锋芒毕露 。然而 , 愤然投身于激辩甚至山呼海啸的呐喊之际 , 他们语言之中的表情包消失得无影无踪 。
尽管“姚明脸”“兵库北”“金馆长”被视为表情包的三个著名原型 , 但是 , 在我看来 , 表情包的美学资源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至周星驰的嬉皮笑脸 , 追溯至金庸《鹿鼎记》的韦小宝 , 追溯至二次元动漫 。周星驰、金庸或者二次元动漫不仅伴随这一代人度过青春期 , 而且赋予他们一张生动的笑脸 。他们的经验之中 , 世界从未显出严峻的一面 。无论遇到什么 , 先笑再说——一个笑脸相迎的表情总比冷漠或者古板好一些 。周星驰之后 , 无厘头式的戏谑逐渐成为普遍的美学风气 。显然 , 许多表情包的笑脸不那么正经 , 微笑的表情包透露出某些虚伪 , “坏笑”“装傻”或者“搞笑”无不存有种种言外之意 。或许可以说 , 微信对话张贴出来的仅仅是表情而不是真实的内心 。表情包是与外部世界对话之际摆出的文化姿态 , 真实的内心藏在另一种语言叙述的故事之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