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宫十神看配偶家境_什么是易学( 二 )


历史上对《易经》的专门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思想的演变,经历了四大历史阶段,并形成了象数学派和义理派两大流派,即:着重从阴阳奇偶之数和卦爻象以及八卦所象征的物象,解说《周易》经传文义的称为象数之学,致力于研究象数学的人组成象数学派 。
主要从卦名的意义和卦的性质解释《周易》经传文,注重阐发卦爻象和卦爻辞义理的,则属于义理之学,从事义理之学的人组成义理学派 。
象数之学是汉代易学的主流;魏晋隋唐时,义理学派占了上风 。宋明时代则形成了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并行的局面 。与宋明道学相适应,象数之学又分为数学派和象学派;义理之学又分为理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和功利学派等不同的流派 。到了清代,又走上了复兴汉代易学的道路 。
【婚姻宫十神看配偶家境_什么是易学】1、汉代象数学派
汉代易学的发展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人称为汉易,汉易的主流是象数之学 。西汉的孟喜、京房是象数学派的创始人,而东汉的虞翻则将汉代象数之学发展到了高峰 。
孟喜以卦气说来解释《易经》,所谓卦气,就是以八卦或六十四卦配一年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三百六十五日,并以此解释节气的变化 。例如以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代表十二个月和节气的十二消息卦 。
京房改造和发展了孟喜的卦气说,并提出了“八宫卦”说和纳甲说,用以解释气候的反常现象,大讲阴阳灾变,以此推断人事的吉凶,构成京房易学的一大特征,也是汉易的特征之一 。
虞翻将卦气说引向了卦变说 。卦变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乾坤父母卦变为六子卦,一是十二消息卦变为杂卦 。其卦变说无非是企图从某一卦引出另一卦,甚至更多的卦,然后再与互体说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取象,以便更加随意地解释《易经》的卦爻辞,从而将汉易象数之学引向了极其繁杂的解易道路,因此,汉易象数之学被王弼派义理之学所取代,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
2、晋唐义理学派
魏晋至隋唐时期,是易学史上的一大转变时期,两汉易学转向了以老庄玄学解易的道路,义理学派的易学成了易学发展的主流 。魏代王弼是义理之学的创立者,晋人韩康伯进一步加以发挥,将易学引向了更加思辨的道路 。唐初孔颖达作《周易正义》,以王韩《易》注为本,从而使王弼派的义理之学被官方定为正统易学 。
王弼注解《易经》,以《易传》的观点解释经文,注重义理的阐发,文字力求简明,不讲卦气、卦变、纳甲和阴阳灾变,一扫汉易中象数学派的烦琐的解易学风,给人一种清晰明快,而又意义深远之感 。
韩康伯进一步从义理的高度概括和阐发了王弼的易学观,认为八卦和六十四卦及其卦爻辞具备天下之理,《易经》乃明理之书 。因此,通过《易经》就可以把握天下之理和变易之道,人们应该在事象的背后探求隐藏的义理 。
唐代的孔颖达着《周易正义》、李鼎祚集汉易系统和玄学派的注解成《周易集解》对王弼派易学进行了一番修正和改造,且对两汉以来易学作了一次大总结,而融合了象数和义理两派易学的倾向 。代表了唐代易学发展的新方向 。
3、宋代的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宋易的发展时期,上起五代,下及元明 。北宋象数之学的倡导者始于宋初的陈抟,而义理学派的倡导者大概出于宋初的胡瑗,由程颐集其成,朱熹进而吸收各家的易学观点,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易学体系 。
陈抟提出许多图式解说《易经》原理,成为图书之学的创始人 。后来传至刘牧和李之才,刘牧推崇河图洛书,李之才宣扬卦变说 。以后,周敦颐着重讲象,提出太极图说,论述宇宙形成的过程,为儒家成圣人的理论提供依据;邵雍则着重讲数,提出先天学,创立了易学中的数学派 。朱震对取象说提出了一套理论,而成了象学派的代表 。明代的来知德和方孔炤、方以智父子把各种图象看作某种模式,用来解释世界,而形成了易图学派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