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医美乱象该“整形”了:想靠变美获得名利,无良商家煽动焦虑( 二 )


效果不理想引发心理问题。祁佐良说,美容治疗都是有限度的,不是想要做成什么样就一定能做出来,会受患者自身条件影响。此外,有些容貌特征虽然美,但并非适合每个人,强求只会带来违和感。如果患者心理预期过高或强求某种效果,最终可能会产生心理落差。李颖也表示,因整形效果不满意而引发心理问题的例子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不正规机构整形失败的人,容貌留下难以修复的损伤,因而懊悔不已、郁郁寡欢,最终引发抑郁、自闭等严重心理问题。
助长不良社会风气。李颖表示,良好的容貌可能成为人际交往的“敲门砖”,带来短暂的收获,但要想维持长久的交往、取得真正的成功,光有外表是不够的。如今,一些不良商家通过各种渠道大力推崇“美容成功学”,煽动容貌焦虑。很多人看到个别短期成果,就把变美当成取得成功的捷径,甚至产生了不劳而获的想法。长此以往,众多年轻人甚至全社会,都会被这种不良风气“感染”。
“人们需要清楚地意识到,整形改变的只是表象,即使变漂亮了,有些问题依然存在。”李颖举例说,有些人因为求职失败、表白被拒就认为是自己不够漂亮导致的,但实际上可能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足、性格不好,这些是整形无法改变的。试图通过整形改变表象,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不足,不利于真正的进步和自我完善。
真正的美不是千篇一律
祁佐良表示:“医疗美容是一种社会存在,但我很反对赶潮流的医美。”比如,有一段时间流行锥子脸,大家就都来整成锥子脸。其实,真正的美是富有个性的,如果人人都追求一种长相,全世界几十亿人都“不分你我”,那就体现不出美了。审美是多元的,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审美,医疗美容应尊重个体、尊重个性。
祁佐良说,对于确有医美需求的人而言,不要盲目跟风,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的美。在追求美容治疗时既要实事求是、因人而异,也要沉着冷静,建议多咨询了解美容治疗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做出科学的选择。
“医疗美容要回归医疗本质,没有医疗资质的地方不应该进行相关治疗。但现在社会上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在做非法医疗,群众要学会识别。”祁佐良说,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挂牌都是“医疗美容医院/门诊/诊所”等,进行手术操作的医生要经过执业医师注册,且有从事医疗美容的经验。而有些美容院、工作室、理发店、美甲店开展美容项目是不合规的,如果贪图便宜在这些地方做医美会存在很大风险。祁佐良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美容机构的规范与管理,严格审查资质,对非法美容机构给予严厉打击。
挪威法律规定,明星、网络博主和广告商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带有盈利目的的照片时,如果经过了修图,例如修窄腰、丰唇和修饰肌肉等,都需要带有政府部门设计的标识,以提醒群众,引导正确的社会风气。李颖建议,我国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通过整顿社会风气、引导社会舆论,让大众对美形成健康、正确的追求,才能真正避免整形乱象。
来源:生命时报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