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娱乐圈“扫黑风暴”开始了,再见娘炮明星,再见畸形的饭圈文化

8月24日 , 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在北京举办座谈会 , 参会艺术家代表向全国文艺工作者发出《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致广大文艺工作者倡议书》 , 号召文艺工作者坚守法制和艺术追求 , 对人们、历史和时代负责 。
该倡议书中批判娱乐圈乱象 , 指出部分明星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 , “饭圈文化”、“娘炮明星”喧嚣一时 , 审美畸形令人民群众不满 。
《倡议书》要求文艺工作者“记住红线 , 守住底线 ,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
周冬雨、杜江作为青年演员代表 , 在座谈会现场宣读《倡议书》 。
“娘炮|娱乐圈“扫黑风暴”开始了,再见娘炮明星,再见畸形的饭圈文化
本文图片
《倡议书》一出 , 引发网友激烈讨论 ,#文艺界批饭圈文化娘炮#形象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 , 其中多为不满的声音 。
有网友认为 , 饭圈文化的根本症结不在于明星本身 , 而是其背后的资本推手 。
更有许多网友指 , “娘炮”一词十分不尊重 , 有性别刻板印象和歧视之嫌 。
“娘炮|娱乐圈“扫黑风暴”开始了,再见娘炮明星,再见畸形的饭圈文化
本文图片
01
早在2018年 , 官媒就曾发表过“娘炮”的评论 。
2018年9月 , 面向中小学生的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请来了几位当红青年男偶像做嘉宾 。
不过 , 男星精致柔美的外形 , 加上学校要求拍照留证强制收看节目、节目前播放十五分钟广告等因素 , 引发许多家长不满 。 这期节目在微博、微信平台被大规模批评 。
当时在一众批评风潮中 , 就产生了“少年娘则国娘”的流行语:部分家长质疑 , 该节目邀请外形不够阳刚的男明星出演 , 将对孩子的审美有影响 。
新华社更是发声支持这部分家长 , 批评节目组和相关男星 。
“娘炮|娱乐圈“扫黑风暴”开始了,再见娘炮明星,再见畸形的饭圈文化
本文图片
但是新华社以《“娘炮”之风当休矣 , 病态文化影响不可低估》为题发文 , 批评娱乐圈“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风气 , 认为“娘炮”的流行是一种“反常现象” , 对青少年成长有不良影响 。
同为官媒的《人民日报》则和新华社立场不同 。
《人民日报》公号发表评论文章 , 指“我们不认同所谓‘娘炮’、‘不男不女’等带有贬损性的说法” 。
《人民日报》认为 , 现代社会给了人们多元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面向 , 精致细腻或是粗枝大条都是个人选择 , 并且不应该将内在气质简单地等同于外表 。
“娘炮|娱乐圈“扫黑风暴”开始了,再见娘炮明星,再见畸形的饭圈文化
本文图片
“娘炮”争议最盛之时 , 网上曾流传央视将推行“限娘令”的说法 , 禁用“小鲜肉”型少年偶像 。
此次《倡议书》一出 , 引发大量批评 。 有微博网友以截图形式整理了@新京报我们视频 “‘娘炮’误国 , 你怎么看?”的街头采访影片 , 选取了影片中反对“‘娘炮’误国论”的发言 。 例如有受访者说:“娘娘腔 , 人家个人爱好呗 , 人家喜欢;你像李玉刚 , 人家男扮女装 , 那不是(挺厉害)”、“你像有的男的就喜欢化妆、网上有很多男的美妆博主 , 你也不能说人家啥;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想法 , 你就平常心去对待就好了 。 ”
这条微博获得了2万8千多次转发 , 超7万次点赞 。
“娘炮|娱乐圈“扫黑风暴”开始了,再见娘炮明星,再见畸形的饭圈文化
本文图片
有网友认为将“娘炮”和违法行为相提并论极不合理 。
有网友质疑道:“娘炮形象 , 已经是和‘逾越法律底线’、‘悖离公序良俗’并列的恶名?需要令人激愤?仅仅因为阴柔 , 就可以被羞辱批判?”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