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婚恋需求也是社交需要 44.84%受访青年接受相亲

是婚恋需求也是社交需要 44.84%受访青年接受相亲
文章图片
是婚恋需求也是社交需要 44.84%受访青年接受相亲
文章图片
刚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即将读研的向航常常会被家里的亲戚好友推荐相亲对象 , 录取通知书还没“焐热乎” , 就被妈妈推上了“相亲场” 。 “大四的时候 , 我妈就开始催我恋爱了 。 ”起初的向航还会以“年纪还小”“功课太忙”的理由进行搪塞 , 奈何架不住家里的软磨硬泡 , 接受相亲的种子慢慢在心底发芽 , “考完研闲下来了 , 就有时间去思考一些自身的问题 。 我自己还是挺向往恋爱的 , 也觉得这个年纪也确实可以考虑婚恋问题了 。 ”
套上长及小腿的大棉袄 , 蹬上雪地靴 , 戴上一顶厚实的帽子 , 梁小华推开家门 , 走进北京11月底的寒风 。 她不是要去“冬练三九” , 而是去相亲 。 毕业工作后的第四个月 , 爸爸的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个男生 。 一开始她想着自己刚工作 , 能多认识一些同龄人也挺好的 。 不过 , 对方还没加她的微信就打来电话:“我们可以线下见一见 。 ”梁小华头皮一紧 , “我不太想见面 , 而且对他的‘直接’和见面安排有点不爽 。 ”但毕竟是长辈介绍的 , 不好意思驳长辈面子的她还是同意了 。 但那次相亲的尴尬经历 , 让她很快告诉父母 , 别再给自己找相亲对象了 。
“相亲”是备受关注的青年婚恋话题 , “相亲成功是怎样的体验”“当代相亲新方式”“那些让你想逃跑的相亲现场”等话题微博阅读量达数千万甚至上亿 。 相亲的体验众说纷纭 , 中青校媒就相亲话题面向青年发起问卷调查 , 共回收就读或毕业于204所高校的青年人填写的有效问卷3089份 。 调查结果显示 , 44.84%受访者可以接受相亲 , 20.39%不接受相亲 , 34.77%不确定自己是否会选择相亲 。
社交、恋爱两不误 , 39.86%受访青年认同“相亲不成做朋友”
“我有些‘社恐’ , 平时很少认识新的异性 , 相亲为我提供了渠道和契机 。 ”在向航看来 , 年轻人不必将相亲视作爱情的“枷锁” , “相亲更像是为爱情创造缘分 , 为我们提供了和异性接触的途径 。 相亲也是可以一见钟情的 , 你可以自己判断是否需要和对方进一步交往 , 不需要给自己压力 。 ”向航表示她更喜欢直来直往、坦率的沟通方式 , “放在平时 , 朋友、同学见面都会比较羞涩 , 碍于面子 , 谁也不敢约对方吃饭 , 最终错失一段感情 。 ”
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看来 , 有较多年轻人可以接受相亲 , 整体来说是一种好的现象 。 “年轻人不认为相亲老套、只接受自由恋爱 , 也不坚持只有经父母考察的恋爱对象才靠得住 , 认同找到彼此相爱的人不需要固定模式 , 说明年轻人性格心态的开放成熟 , 社会氛围上对各种形式的婚恋交友都持接受态度 。 ”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 , 一些受访者可以接受相亲 , 是因为平时学习或工作忙、没什么时间去认识异性(44.78%) , 到了一定的年龄还没有找到男女朋友(41.04%) , 交际圈窄、没有机会认识异性(39.58%) , 怀揣“能找到男女朋友最好、成不了就当认识新朋友”心态(39.86%) , 父母安排、自己也不排斥(38.44%)等等 。 家人、朋友、同事介绍(66.62%) , 则仍是受访者选择最多的相亲场景 。
第一次相亲时 , 毕业于上海一所高校的王小抱着好奇的心态 , 想去看看相亲是怎么一回事 。 现在 , 他已经把相亲当作最快速认识异性的方式 。 在正式相亲前 , 王小会和介绍人表明自己的标准 , “介绍人会据此为你推荐异性 , 可以接受就见面 , 如果不合适就不见 , 这样会节省大家的时间 。 ”尽管会明确提出对学历、整体素质、外形条件的要求 , 但他还是觉得 , 两个人相处融洽、舒适是第一位的 , 对于“为人处事”“体察他人情绪”这些介绍人不一定了解的内在特质 , 他选择在见面时细心观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