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是婚恋需求也是社交需要 44.84%受访青年接受相亲( 二 )


参与学校或单位组织的联谊活动(48.69%)、参加朋友同事组的社交局(45.74%)也是受访青年欢迎的相亲方式 。
一边给父母打了“拒绝相亲”的预防针 , 梁小华一边“拼手速”报名了兄弟单位单身青年联谊活动 。 “早就听说活动名额非常紧张 , 所以我很快就‘下手’了 。 ”活动对梁小华充满了吸引力 , 几家属于不同行业的单位共同组织 , 主要行程是到北京西山爬山 。 既能认识新朋友 , 又能户外运动、锻炼身体 , 有缘的话还能找到男朋友 , “这样的活动刚好符合年轻人的喜好” 。
她和参与活动的100多个年轻人被拉进一个微信群 , 还没线下见面 , 大家就在线上“玩儿嗨了” 。 年轻人拿出自己压箱底的宝藏表情包 , 开启一波波斗图;西山距离市区远 , 大家就在群里商量 , 谁和谁可以一起拼车 , 谁可以开车载上附近的几位 。 等到了西山脚下 , 主办方给每个人发了一张贴在身上的号码牌 , 上面写着小组序号 , 还要用马克笔在空白处填上自己的名字 。 她所在的小组都是和她年龄相仿的95后 , 经了解她发现 , 小组是主办方根据年龄划分的 , “80后会分在80后小组 , 00后则和00后一个小组” 。 除了100多人同时向山顶进发的“大项目” , 每个小组还要在登山途中完成几个人合力才能完成的小游戏 , 在游戏过程中 , 几个原本陌生的年轻人就逐渐熟络起来 。
有人希望“细水长流” , 也有人希望“直达目标”
就读于暨南大学的陈宇龙直言 , 自己目前不会考虑相亲:“如果有一天爸妈‘催婚’ , 我多半会比较抗拒 。 ”他希望随着自己的节奏恋爱结婚 , 相亲更符合父母辈的爱情观 , 而年轻人的性格更加鲜明 , 对于爱情和婚后生活有很多不同的追求 。 “情侣之间要通过磨合和多番考量 , 才能确认是否能成为终身伴侣 。 相亲显得有些急躁 , 也许会加速两人亲密关系的进展 , 但也省略了双方相互了解和磨合的过程 。 ”
【相亲|是婚恋需求也是社交需要 44.84%受访青年接受相亲】中青校媒调查结果显示 , 一些受访青年不愿意选择相亲的原因 , 包含更愿意顺其自然遇到合适的人(56.32%) , 相亲显得很功利(50.32%) , 相亲场景太尴尬(37.62%) , 相亲很难看清对方真实的一面(33.81%) , 不想被用长相、工资等标签化的指标衡量(32.38%)等 。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曲圆不排斥相亲 , 但她更期待顺其自然的爱情 。 “感觉相亲就意味着以结婚为首要目的 , 而不是自然而然地相遇、顺理成章地相爱 , 然后再作出结婚的决定 , 会影响感情的浓度 。 太多地理性考量现实利益 , 也可能忽视人的品行和本质 。 所以即便是相亲 , 我也希望从做朋友开始 。 ”
梁小华抗拒两人单独相亲 , 是因为首次相亲的尴尬体验挥之不去 。 地点约在一个公园 ,在气温接近零摄氏度的冬日 , 两个人绕着公园的湖转圈 , 梁小华冻得瑟瑟发抖 , 实在没话题聊了 , 就是一阵沉默无语 。 更让梁小华抵触的 , 是已经工作了几年的男生表达了一年内结婚的意愿 。 “才见第一面 , 就不停地往前拉我的人生进度条 。 ”
但也有年轻人对此给出不同的答案 。 在心里预演、排练了几回合后 , 向航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段相亲经历 。 “我们双方父母是很多年的朋友 , 大家知根知底 , 所以我觉得也挺靠谱儿的 。 ”当天晚上的氛围并没有预想中的“尴尬” , “那个男孩还挺健谈的 , 会主动找话题 , 聊一些自己在学校的趣事 。 家长们也会在旁边‘助攻’ , 不时就提一下我俩挺有缘分的 , 之后还会一起在河南上学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