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契约》[加]琳达·D.|人生啊,越不好说越要直说——实用型“不吃闷亏”指南

《沉默契约》[加]琳达·D.|人生啊,越不好说越要直说——实用型“不吃闷亏”指南
文章图片
《沉默契约》
[加]琳达·D.安德森、索尼亚·R.班克斯、米歇尔·L.欧文著
徐雪燕译
后浪|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老板没帮我加薪 , 因为他知道我不好意思提 。
我觉得伴侣应该换一份更累但薪水更高的工作 , 可实在开不了口 。
朋友常常占我小便宜 , 但我不知道要怎么说才能不伤感情 。
三位心理专家逾80年经验凝聚成册 , 打造“沉默契约”这一概念 。 “沉默契约”可以涵盖所有“你没明说 , 但觉得对方应该懂”的状况 , 只有跨越这层心理上的阻碍 , 人际关系才能良好持续地发展下去 。 本书从沉默契约的原生家庭源头讲起 , 逐一破解了我们与爱人、父母、子女、朋友、同事、老板间的沉默契约 , 将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的故事分析拆解开来 , 并提供了实用好掌握的解决方案 。
>>内文选读
何谓沉默契约
沉默契约就是你的人际关系中未曾言明的规则 , 它源自你未说出口但又认为他人应该明了、应予以尊重的一些设想、期望和观念 。 沉默契约存在于各种人际关系中 , 你继续阅读本书后 , 可能就会发现自己竟已和他人订下好几份沉默契约 。 其中一些沉默契约可能已存在很长时间 。 个人早期阶段所经历的人际关系会对其之后的行为举止、个人决策、做事动机(包括各种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产生重大影响 。 所以在本章接下来的内容中 , 你将会了解自己童年时期的经历是如何影响你在沉默契约中所扮演的角色的 。
沉默契约听上去可能是这样子的——“他母亲可以对我的厨艺评头论足 , 但我不应予以回应”或“老板没有给我加薪 , 他知道我不会开口要求加薪” , 抑或“我女儿成绩越来越好 , 所以我没必要盯着她的功课不放” 。 这些“心照不宣”的想法可能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 同时 , 出于恐惧、内疚、责任感或对冲突的担忧 , 双方通常不会开诚布公地谈及这些想法 。 这些想法有时候确实是有益的 , 能够促进双方关系;但大多数时候 , 则只会阻碍你的人际关系发展 。
你的人际关系也可能因你从未大声挑明心中的想法而变得更为复杂混乱 。 你可能会觉得对方也了解沉默契约的相关条款 , 和你想法一致 , 应全力配合你的行动 。 此时请回想一下 , 你是不是经常说诸如此类的话——“他应该早就知道了吧”“为什么非要我直接向她挑明这事?”但实际上 , 对于未说出口的事情 , 他人和你的想法可能大相径庭 , 相去甚远 。
《沉默契约》[加]琳达·D.|人生啊,越不好说越要直说——实用型“不吃闷亏”指南
文章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你悄无声息地在心中和他人订下沉默契约后 , 就可能在未与他人确认的情况下默认双方已就这段关系中的期望达成一致 , 都明白谁有责任去满足这些期望 , 清楚该如何实现这些期望 。 当然 , 有时候 , 即使你从未言明心中的观念、期望和设想 , 它们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 此时 , 你的这份沉默契约将会加深你与对方的关系 , 让这段关系充满愉悦之情 , 得到进一步发展 。 但更多的时候 , 你心中的期望根本没有得到满足 。 有时你和对方都了解彼此的期望 , 但却无力满足它们 。 如果你对此继续保持沉默 , 不和对方沟通 , 那你们之间接下来就可能误会丛生 , 相互失望 , 关系急转直下 , 因为你是根据对方是否遵循这份错位的沉默契约来评估你们之间的关系 , 并对此做出回应的 。 你通常对沉默契约避而不谈 , 因为你担心一旦将问题搬到台面上 , 就可能会失去很多东西 。 在这种情况下 , 你会因担心关系破裂而一直保持缄默 。 更糟的是 , 你甚至可能都未意识到这份沉默契约的存在 , 也没有意识到那些未曾说出口 , 导致你在沉默契约中越陷越深的观念和期望的存在 , 所以你会在没有完全意识到的情况下 , 稀里糊涂地就某件事情同意他人的做法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