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干武|有一种人,负债累累,却值得交往

富在深山有远亲 , 穷在闹市无人问 。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富 , 身边有很多人给自己点赞 。
可是 , 总有人活成了负债累累的样子 , 身边空无一人 。
遇到穷人 , 很多人会绕道而行 , 担心被他们借钱 , 或者因为一些破事而连累 。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 救人遇难是人的本领 。
如果你细心观察 , 就会发现:有一种人 , 负债累累 , 却值得交往 。
陈干武|有一种人,负债累累,却值得交往
本文图片

01
负债 , 才见真人品 。
《论语》里说:“岁寒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
平时 , 我们与人交往 , 都会保持笑嘻嘻的样子 , 还会互相吹捧几句 。 如果你有什么建议 , 大多数的人 , 都会赞同 。
虚伪 , 是社交的通病 。
那些穷困潦倒的人 , 不得不活得真实 , 就像咳嗽声一样 , 怎么也藏不住 。
一个人对“穷”的态度 , 才是他最真实的人品 。
人品很差的人 , 往往会这样——我穷 , 到处欠钱 , 也是应该的;越穷 , 越炫耀;我穷 , 你就得帮一下 。
人品好的人 , 负债累累时 , 也不会赖账 , 反而体现了做人的诚信 , 人性的光芒 。
看过一条真实的消息 。
在湖南安沙镇宋家桥村 , 七十多岁的陈干武为了帮助儿子还债 , 想尽了办法 , 也吃尽了苦头 。
儿子患了肝癌 , 陆陆续续向亲戚朋友借医药费 。 导致家庭负债26万元 。
钱花光了 , 但是儿子没有救回来 。 陈干武对债主说:“再苦再难 , 我都会把钱还上 。 ”
这些年 , 陈干武靠养牛 , 打工等方式 , 把钱还上了 。 同时 , 他也结交了很多好心人 , 帮忙卖牛、介绍工作 , 债主也不去催债 , 给他更多缓冲的时间 。
只要省吃俭用 , 力所能及地干活 , 哪怕一天存款二三十元 , 经过若干年之后 , 还是能够翻身 。
总是想着还债的穷人 , 更懂得如何去爱一个人 , 去感激一个人 。 虽然本事不大 , 但是一片真心的样子 , 令人心疼 , 也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 。
陈干武|有一种人,负债累累,却值得交往
本文图片

02
负债 , 是人生的开始 。
在经济上 , 有一个触底反弹的规律 。
当一样东西的价格 , 跌到最低点的时候 , 就严重低于实际价值了 。 因此 , 人们对这样的东西 , 非常热衷 , 从而把价格抬上来 。
人生也是如此 , 穷到极致了 , 不过是新的开始 。 就像走了一段“V”字形的路 。
赵匡胤年轻时 , 很有侠客风范 , 但是很穷 。 他饥渴的时候 , 找到一位老者 , 拿来了几个西瓜 。
西瓜吃完了 , 口袋里却没有钱 , 因此厚着脸皮说:“西瓜不甜 。 ”
老者说:“没想到你一文钱都没有......”
当赵匡胤做了皇帝之后 , 给了老者万亩良田 , 作为回报 。
做人 , 最难的是“知廉耻、浪子回头” 。 但是过了这道难关 , 就能彻底改头换面 。
晚清大臣曾国藩 , 在没有进入官场之前 , 多次参加科考 , 也没有中进士 。 他从京城回家 , 到了半路 , 发现自己身无分文了 。
为了回家 , 曾国藩找到父亲的老友 , 借了一百两银子 。 在南京 , 用银子买了史书 。
回到家 , 曾国藩的父亲说:“买书可以 , 但是你要读才行 。 ”
下一次科考 , 曾国藩不负众望 , 开启了崛起的第一步 。
事实上 , 负债累累是一种压力 , 让人睡不好 , 吃不香 , 满脑子都是钱、还钱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