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记|老了老了,老人是否应该与子女住在一起,您怎么看?


明理记|老了老了,老人是否应该与子女住在一起,您怎么看?
文章图片
明理记|老了老了,老人是否应该与子女住在一起,您怎么看?
文章图片

当看到这个问题 , 个人的观点是非常认同子女与老人不住在一起 , 原因也特别简单:时代不同 , 代际关系上无论是老人还是子女 , 思想上都出现了非常大的转变 。
而这些转变的基础 , 就是以尊重为前提 , 理解为基石 。 下面就通过一些身边的例子 , 聊聊关于老人与子女不住在一起的利与弊 。
案例一、孝顺的儿媳小西是一个农村女孩 , 有着聪颖的思维 , 自从毕了业就一心要到成立发展 , 最终凭借自己的一颗爱心 , 成为了一名幼儿园幼师 , 无论是孩子家长还是幼儿园同事 , 都对她对孩子的细心比比称赞 。
小西在下班后也没闲着 , 经常会到一家饭店打零工为弟弟妹妹攒些学费 , 不出多久 , 与这家饭店的一名厨师东子坠入了爱河 , 两人简简单单地成了婚 。
东子的父母也都是庄稼人 , 习惯了一辈子省吃俭用 , 拿出了半辈子的积蓄为小两口在城里安置了一套小房子 , 地理位置虽算不上优越 , 但毕竟为这对新人安了一个家 。东子上面有两个姐姐 , 从小就像宝葫芦一样被宠着 , 当小西提出来要把公婆接到城里住的想法时 , 东子决然反对 , 提出了一串又一串不登台面的理由 。
可是 , 小西并不这么想 , 公婆慷慨解囊为自己在城里好不容易安了一个家 , 把他们接过来也是天经地义 , 好好孝顺他们 。 后来 , 在小西的百般要求下 , 公婆非常高兴地搬进了城里 。
一晃3年过去了 , 小孙女也平安来到了这个家 。 可是问题来了 , 公公对孙女疼爱有加 , 婆婆却觉得脸上没光 , 一直以来在城里生活也并不适应 , 毅然搬回了老家一个人住 。
小西看出了婆婆的心思 , 她也很争气 , 又过了2年 , 迎来了家里的第四位成员 , 一个白净的大胖小子 。 婆婆听闻 , 没经过小西的同意 , 还没出月子就把孙子带回了老家 。
直到在老家上了1年半幼儿园后 , 小西觉得孩子的性格方面有些孤僻 , 自己又是一名幼师 , 来自己幼儿园不仅能照看孩子 , 也不会耽误工作 。 于是就把儿子出现的问题一一跟婆婆说了清楚 。婆婆毕竟在老家也是一名乡村干部 , 读过些书 , 明白儿媳都是为了孙子的发展好 , 就同意了这个要求 。 随后小西也希望婆婆能搬回城里与大家一起住 , 毕竟年纪大了也有个照应 。
可婆婆的一席话 , 让小西明白 , 自己孝顺的心情反而成了婆婆的负担 。
婆婆身为一名乡村干部 , 习惯了走街串巷 , 与街坊邻里打成一片 , 谁家磕磕碰碰出了问题 , 都乐意去帮人解决 。 可到了城里 , 两点一线 , 不是在接孩子的路上 , 就是在做饭的厨房 , 觉得索然无味 。
直到后来 , 小西也明白了婆婆的心思 , 决定每当寒暑假 , 都提前把儿子送到婆婆那里 , 这样不仅解决了婆婆对孙子的思念 , 也能老有所为 , 老有所乐 。
分析:这个案例 , 其实已经很明了地表达了婆婆与儿媳间因为孙子的生活和教育问题出现的矛盾 , 也反映出了人们在最爱的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自私一面 。
但小西的通情达理 , 一方面给予了老人生活上的尊重 , 又给了老人对隔辈亲上爱的权利 。
案例二、任劳任怨的婆婆郑阿姨的老伴在儿子成婚的第三年就过世了 , 一个人在小镇上独居 , 成为了一名留守老人 。
儿子因为工作原因一直也没考虑下一代的问题 , 郑阿姨心里着急但嘴上不敢给儿子压力 , 就一直忍着 。 结果儿媳妇的意外怀孕 , 一家子又意外又高兴 , 于是决定把孩子生下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