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城星系|高分9.2!这本书仅4万字就道尽生命意义( 二 )


他起草方案 , 试图从法制层面进一步解放农奴 。 兴办教育、研究教育制度、创办教育杂志也都逐一推进 。
他曾与好友联合创办20多所学校 , 为农奴的下一代带来希望 。 只可惜 , 那些学校因托尔斯泰自身受到调查而被迫关闭了 。
在感情方面 , 托尔斯泰是个极其渴望被爱又难掩欲望的人 , 尽管这容易遭致非议 , 但他却大胆承认了这一点 。
好在这并未影响他步入婚姻殿堂 , 妻子索尼娅是沙皇御医的女儿 。
起初 , 他们的结合被认为是有着精神层面交流的美好爱情 。
后来 , 由于托尔斯泰个人欲望强烈 , 妻子频繁生育 , 加之他本人在创作《复活》前后开始同情仆人和奴隶 , 越发向往普通人的生活 , 二人的矛盾日渐激化 。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1910年 , 这一年10月28日 , 托尔斯泰在私人医生陪同下出走 。 然而 , 途中无数双目光的注视 , 以及疾病的侵袭 , 让他最终没能走远 。
1910年11月20日 , 托尔斯泰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 遵照他的遗愿 , 遗体被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 , 坟上没有树立墓碑和十字架 。
一代巨星就此陨落 , 从此孑然 。
惋惜之余我们该替托翁庆幸 , 于他而言 , 这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
就像他笔下的作品《伊凡·伊里奇之死》的主人公一样 , 曾经用名利地位和家庭中的存在感绑架自己 , 在经历了一次次思想斗争、期待被他人和自己救赎之后 , 终于放下执念 , 实现了某种解脱 。
小说中的伊里奇与托尔斯泰的经历有重合之处 , 起初身世显赫 , 后来经历波折 , 疾病缠身 , 慢慢看清世道人心 。
不同的是 , 和托尔斯泰相比 , 他终究是个普通人 , 没有人会过分在意他的生、他的死 , 甚至连他的家人在感受到那疾病的折磨之后 , 也不愿意去过多关注和靠近 , 而只在乎生活的享乐、既定秩序有无变化和影响 。
这无疑是可怖的 , 但正是这真相让伊里奇清醒 , 也让他在看到种种虚伪、欺骗之后 , 不得不在生与死之间做出艰难抉择 。
躺平、忽视、逃避、自我麻醉 , 这些方法他都试过 , 但回忆中的痛苦终于像决堤的洪水般向他涌来 , 越是不想解决 , 就越是必须要解决 。
毕竟 , 他的人生似乎成了大写的无意义 , 曾经的舒适和优雅不过是过眼云烟 。 而且谁又能说活着一定比死更快乐呢?
最终 , 伊里奇选择向前一步 , 走向死亡 。 虽然个中矛盾和挣扎值得探究 , 但好在他终于洞悉死亡的奥义 , 也是在那一刻 , 死亡结束了 , 他迎来了光 。
这光芒恰似一面镜子 , 照见世道人心 , 也照见主人公自己 。
也许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人是有惰性的 , 只有在死亡的情势下 , 他才可能有效地破除自己的惰性 , 以高度紧张的身心活动踏上审视自我的思想之旅 。
伊里奇生病之前的日子看似忙忙碌碌 , 却也浑浑噩噩 , 事业家庭两点一线 , 生活无趣 , 社交刻板 , 他一贯追求的“优雅” , 不过是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好人” 。
如果不是重病 , 他不会有时间和精力 , 慢慢静下心来审视自己 , 审视周围的人 , 在一而再 , 再而三受挫后 , 他才意识到要回归内心 , 反思自己的一生 。
一次又一次 , 他发现自己并不快乐 , 后来就连记忆中童年时光的快乐也没了 , 这折磨比疾病本身更让他痛苦 , 也成了他拼命想要寻求意义的一份执念 。
就像托尔斯泰 , 伟大如他 , 还是常常会想到死亡 , 他甚至会把猎枪锁在柜子里 , 以防在绝望时开枪自杀 。 究其根本 , 只因心中有很多疑惑没能解决: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