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民网
【本文转自:新民网单位一楼的报箱旁 孙道荣:找自己】单位一楼的报箱旁 , 专辟了一个角落 , 放快递 。 这个角落 , 成了很多同事最常光顾的地方 。
文章图片
在一堆快递中 , 找到自己的快递 , 不是一个容易活 。 尤其是周一或长假之后的第一天 , 快递往往堆得跟小山一样 。 快递的包裹似乎长得都差不多 , 不是灰色的塑料包装袋 , 就是土黄色的纸盒子 。 区别也是有的 , 名字在快递单上 , 可惜不显眼 。 一路上颠簸到此 , 被扔来扔去 , 快递单和名字 , 很可能都磨损了 , 模糊了 , 增加了不少寻找的难度 。
只得一件件翻 。 很少有人能只翻几件 , 就找到自己的快递 。 更多的情况是 , 你拿起一件 , 是张三的:再拿起一件 , 是李四的 , 找到的永远都是别人的名字 。 大概率是 , 直到将所有的快递都翻一遍了 , 才从某个角落的一堆快递中 , 找到自己的那件 , 蜷缩着 , 像个受了天大委屈的孩子 。 有时候 , 你正找着自己的快递 , 忽然张三也来找快递了 , 忙喜颠颠地跟他说 , 我刚看到你的快递了 。 没错 , 确实刚刚翻到了张三的快递 , 好像还不止一件 。 张三喜悦地说 , 我的快递在哪儿?回头帮他找 。 这件不是 , 那件也不是 , 奇怪了 , 明明刚刚看到他的快递了啊 , 却怎么也找不着了 。
我们在找自己的快递时 , 看到的 , 似乎总是别人的 。 换句话说 , 别人的快递 , 我们很轻松地就找到了 。 这不奇怪 。 设若有50件快递 , 其中有一件是你的 , 你每翻开一件快递 , 是你名字的可能性 , 只有百分之二 。 而你随便拿起一件 , 是别人名字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九十八 。 于是 , 我们会觉得 , 看到的都是别人的 。 而一旦你回头去找刚刚看到过的张三的快递 , 张三也成了那个微乎其微的百分之二 。
我们是一 , 别人是众 , 在众之中 , 找到任何一个特定的“一” , 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但也有例外 。 有个同事 , 就总是比我们任何人 , 都能更快地找到自己的快递 。 他有什么秘诀吗?似乎是有的 。 他说 , 自己的名字闪闪发光 。 他是我们单位的笔杆子 , 喜欢写文章 , 经常投稿 , 文章发表了 , 样刊寄来了 , 他打开目录 , 飞快地扫视 , 很快就能从众多的名字中 , 一眼找到自己的名字 。 有人好奇地跟他比试过 , 新拿到一本杂志 , 打开 , 同时找他的名字 , 还真是他更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 他的名字很普通 , 跟我们的名字一样 , 丝毫没有特别之处 , 但对他来说 , 他的名字是闪亮的 , 散发着耀眼光芒的 。 因为 , 与他名字对应的 , 是他的文章 , 他的作品 , 他的孩子 。 自己的孩子 , 能不闪闪发亮吗?
说到孩子 , 我想到了另一个场景 。 学校门口 , 刚放学的孩子 , 从校园里蜂拥而出 。 站在门口来接孩子的家长们 , 个个踮着脚 , 伸长脖子 , 找自己的孩子 。 奇妙的一幕发生了 , 大多数的家长 , 总是能从着装看起来没啥区别的孩子们中 , 一眼就看到自己的孩子 。 道理是一样的 , 孩子在自己父母的眼中 , 都是独一无二的 , 闪闪发光的 。 反过来也一样 , 大多数孩子 , 也总能从众多的家长中 , 一眼就看到自己的爸爸或妈妈 , 爷爷或奶奶 。 是因为 , 我们在彼此心中的分量 , 使我们散发出独有的光芒 。
刚刚收到一条短信 , 说我又有一个快递 , 送到单位了 。 看来 , 下周一 , 我又不得不在一堆快递中 , 艰难地找寻自己的了 。 就像每一个周末 , 经过两天的短暂休整后 , 我都打起精神 , 努力地寻找并面对 , 新的一周及新的自己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静婉|光阴静婉,流年清欢
- 本文转自:太原日报一位盲人乘客走上3路公交车 进站时车速再放慢一点,进站、到站多提醒,必要时搀扶乘客上下车…太原3路公交 暖心服务照亮盲人乘车
- 张天爱|女艺人的最后底线,不找渣男
- 贵英|麦子一抽穗,味道就很好闻
- 本文转自:中工网中工网讯 8月27日 2022年上半场“皖工鹊桥·会聚良缘”单身职工联谊活动落下帷幕
- 宋燕|夜雨丨宋燕:落叶之诗
- 夏莫|真正活得好的人:“无情”
- 本文转自:北青网近日 “可能是这辈子最后一次来看你!”94岁姐姐探望84岁病重的弟弟
- 意识|有你惦记,心就很暖
- 夫妻|何为夫妻?何为家?何为幸福?写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