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父母恶语攻击,33岁女子割腕对抗催婚:结婚不该是人生的终点( 二 )


我想 , 在此之前 , 吴双的父母一定不会想到 , 女儿会以自杀这种方式来对抗他们的催婚 。 因为 , 这对于他们来说 , 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 。
都说 , “父母之爱子 , 则为之计深远” 。 然 , 他们却忘了 , 爱的前提是尊重 。
半个月前|父母恶语攻击,33岁女子割腕对抗催婚:结婚不该是人生的终点
文章图片
2、94年女孩 , 被催婚3年 , 重度抑郁
知乎上有一个问答 , 获得了一千多万人次的浏览与关注 。 “本人女 , 93的 , 被父母催婚催到快抑郁了 , 该怎么办?”
其中 , 有一个回答 , 让人其是心酸 。 她说:
94年 , 已经被催婚3年 , 重度抑郁 , 没敢和家里说 。
从一开始的逢场作戏到现在 , 对异性没有更多更深了解 , 但是和家庭的裂缝越来越深 , 觉得好惋惜……
因为我的年龄让父母觉得丢人 , 他们只要工作好 , 什么样的都往我这塞 , 一个不成第二个明天就到 , 第二个没联系 , 第三个立刻就到 , 没有空窗期 。 慢慢地 , 我意识到自己在父母眼中就只能配得上这样的水平 , 心里就很失落 , 而且特别自卑 。 原来 , 在他们眼里 , 我并不是他们的掌上明珠 , 值得骄傲的宝贝 。
半个月前|父母恶语攻击,33岁女子割腕对抗催婚:结婚不该是人生的终点
文章图片
前几天介绍了一个医生 , 我妈特别喜欢这个职业 。 她甚至说只要是医生 , 对方的家庭条件可以不用在意 。 这让我有一种被卖的感觉 , 对父母产生一丝信任危机 。
结果 , 才加一天好友 , 对方就给我发了些骚扰性的语言 。 我将此事告诉母亲 , 她却觉得这不算事 。 在她眼里 , 只要我能嫁出去 , 她的底线就可以无限低 。
好难过 , 因为一个不知哪来的异性把曾经紧密的家庭关系弄成这样 , 我不信任他们 , 他们也怨怼我 , 整天整天思考没有爱的婚姻 , 我到底能不能坚持伪装下去……
是不是很心酸?我们不禁要问 , 我们的父母为什么执着于催婚呢?
半个月前|父母恶语攻击,33岁女子割腕对抗催婚:结婚不该是人生的终点
文章图片
3、为什么父母执着于催婚呢?
古往今来 , 我国就有“男大当婚 , 女大当嫁”的传统 。 在他们眼里 , 到了某个年龄就该做某些事 。 比如 , 到了上学年龄就该着去上学;学业结束后 , 就该着结婚、生子 。 这才是正常的 , 符合社会常态的大众生活 。
那些过了25岁/30岁依旧单身或一直不结婚的男女青年 , 相对于那些按部就班的人来说无疑就是异类 , 是特立独行的存在 , 这就是社会认同的作用 。
社会认同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觉察 , 意识到自己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 , 同时也认识到群体成员这一身份带给自己的价值和情感意义” 。 说得简单点 , 就是几千年来 , 我们的风俗习惯如此 , 结婚生子才是一个正常人要经历的全部生活 。 你看别人家孩子都结婚了 , 自己家孩子还单着 , 是不是有问题呀?于是 , 那些父母为了证明自己的孩子是个正常人 , 就开始催婚催育了 。
半个月前|父母恶语攻击,33岁女子割腕对抗催婚:结婚不该是人生的终点
文章图片
他们“以爱为名”催来催去 , 焦虑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 孰不知 , 父母越催 , 孩子越反感 。 因为 , 人都是有反骨的 , 就像剧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 如果他们的爱情没有被阻止 , 他们的感情不一定会长久 。 因为他们的家族世仇 , 注定不被双方所容 。 然而 , 家人的阻止 , 并没能让他们分手 , 双方反而爱得更深 , 直至殉情 。
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 意思是指当人们的自由受到限制时 , 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 , 为了消除这种不悦感 , 他们往往会反其道而行 , 重复这种被禁止行为 。 也就是说 , 对于越难获得的事物 , 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越重要 , 价值也会越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