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乃身之宝|心理学:害怕被抛弃的你,背后很可能有一个“消失的母亲”


学乃身之宝|心理学:害怕被抛弃的你,背后很可能有一个“消失的母亲”
文章图片
学乃身之宝|心理学:害怕被抛弃的你,背后很可能有一个“消失的母亲”
文章图片
学乃身之宝|心理学:害怕被抛弃的你,背后很可能有一个“消失的母亲”
文章图片
学乃身之宝|心理学:害怕被抛弃的你,背后很可能有一个“消失的母亲”


文/学乃身之宝
为什么有些人走进恋情后 , 特别敏感、不安 , 甚至委屈曲求全 , 爱得卑微、可怜?
其实 , 那是对被抛弃的恐慌 。
那么 , 这种恐惧感是怎么形成的呢?
答案是 , 很可能和分离创伤有关 。
今天的文章 , 我们就来说说“分离创伤” 。
1.分离创伤 , 给人带来巨大的焦虑、无助和恐惧知名心理学者武志红老师曾说:“所有的爱都指向亲密 , 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 , 指向分离 。 ”
也就是说 , 分离既是必需的 , 也是必然的 , 因为一个人的自我独立需要通过与重要抚育者(一般指妈妈)的心理分离来达成 。
但是 , 成长型分离或正常的分离 , 需要发生在孩子身心都准备好的情况下 。
比如 , 3岁的孩子要上幼儿园了 , 因为分离焦虑而哭闹 , 在妈妈的安抚和帮助下 , 孩子会慢慢适应这种分离 , 这样的分离 , 就是健康的 , 也是成长所需要的 。
但如果孩子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 , 被迫和妈妈分离 , 就会导致一系列身心不良的体验 。
就像3岁前的孩子 , 如果妈妈经常“消失” , 可能是出差 , 亦或是其他原因的离开 , 都可能让其体验到与妈妈分离而感到的巨大焦虑、无助和恐惧的感觉 , 而这就可能形成“分离创伤” 。
依恋理论认为 , 一个人婴儿期的“安全感”对其整个人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
所以 , 这样的孩子成人后走进恋情 , 很容易有种被抛弃的恐惧感 。
2.分离创伤的人 , 一生都在寻找理想“妈妈”前面说了 , 分离创伤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焦虑和恐惧 , 那么这种创伤的严重程度是怎么来界定呢?
一般情况下 , 创伤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创伤的年龄段 。
越小的孩子受到的创伤会越大 , 因为孩子越小 , 依赖妈妈的程度越高 , 所以妈妈不要觉得孩子小 , 不记得事 , 就可以随意\"消失\" 。
二是离开妈妈之后 , 孩子可获得的依恋质量 。
也就是说 , 在没有妈妈的情况下 , 孩子将获得怎样的照顾 。
如果孩子的爸爸、爷爷奶奶等人可以及时满足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玩等需求 , 那么孩子就可以建立新的安全型依恋 , 否则孩子就很可能形成非安全型依恋 , 而且 , 还可能面临双重创伤:一方面“失去”妈妈的痛苦 , 另一方面是非安全型依恋 。
比如 , 孩子小的时候 , 父母离婚 , 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着 , 但爷爷奶奶不喜欢ta , 这就会产生双重创伤 。
更为重要的是 ,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 , 一旦走进恋情 , 就会把自己对理想妈妈的渴望投射到伴侣身上 , 希望伴侣不离不弃 , 总是爱自己、疼自己 。
就像那些比较粘人的女生 , 她们对分离异常敏感 , 而这很可能和她们小时候的分离创伤有关 。
另外 , 还有一些小时候经历过分离创伤的人 , 在亲密关系中一旦感到不安全时 , 就会萌生“ta一定会抛弃我”的想法 , 然后为了避免被抛弃带来的恐慌和无助 , 他们会主动提出分手 , 只是这时的分手并非其本意 , 他们真正渴望的是对方能带着爱意回到自己身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