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虽然说合格的前任应该像死了一样 , 但总有人没事乱蹦跶 。 让组员们想不通的行为 , 包括并不限于突然联系、送礼物、把前任名字纹在身上发朋友圈 , 以及视奸社交媒体等 。
本文图片
(前任纹身 , 图源:豆瓣小组“ta说这话什么意思”)
除了爱情类对象 , 被提到最多的是两性类对象 , 比如男生和女生 。 这部分帖子中大多离不开“喜欢”“聊天”“主动”“好感”“表白”等词 。
本文图片
在讨论男生的帖子中 , 更多人提到了“暧昧” 。 或许频繁的聊天和分享日常容易使人产生恋爱的错觉 , 直到戳破窗户纸的瞬间才发现 , 想象中的暧昧在对方眼里不过是正常朋友之间的聊天 。
于是 , “一个暧昧了一个多月的男生跟我说他不想谈恋爱”“被暧昧一个月的男生拒绝且删好友了…”等情况频繁发生 。
提及女生的小组讨论中 , “没戏”“表达”上榜 。 更多男生投稿询问 , 心动女嘉宾是不是对自己没意思、自己是不是没戏了 , 以及在对方“单身多好”“爱情确实听起来挺美好 , 但是限制也好多”的发言后 , 还可以继续向她表达爱意吗?
接下来是友情类对象 。 朋友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称 , 一些没有成功转正的预备役 , 只能成为名义上的朋友 。 可以看到不少人提问“异性朋友搞暧昧怎么办啊!”“捅破窗户纸后还能做朋友吗?”
本文图片
除此之外 , 正常的朋友关系在日常交流中也会遇到不少问题 。 比如聊天时冒出一句“算了不和你说了”“说了你也不懂” , 让人瞬间下头 。
本文图片
(图源:豆瓣小组“ta说这话什么意思”)
或者总是不接话茬就开启新的话题 , 让楼主感到不受尊重 。
本文图片
(吐槽朋友总是另起话题隔天回 , 图源:豆瓣小组“ta说这话什么意思”)
写在最后
2020年4月5日 , “ta说这话什么意思”小组正式成立 。 两年多以来吸引了超过12万人分享自己的故事 , 解答别人的困惑 。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 ? 津巴多博士在为《害羞与社交焦虑症》作序时写道:“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刻像当下这样 , 对人们的社交技能有着如此高的要求 。 人们要想在当下社会立足 , 就需要娴熟的社交技能 , 这样才能和他人建立联系并成为朋友 , 为自己编织牢固的社会支持网络 。 ”
然而 , 随着人们习惯用打字交流取代面对面沟通 , 沉浸在虚拟网络空间而不是真实世界 , 许多人的社交技能退化 , 具体表现为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不知道如何回应他人 , 相应地 , 还有更难理解对方话里的意思 。
于是 , “ta说这话什么意思”“不知道如何回复” “不知道如何开口”“说话欠考虑”等豆瓣小组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了头 。 年轻人在各个小组寻找后援团队 , 一起琢磨对方的意思 , 或是优化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 。
在亲密关系中 , 沟通问题更加复杂 。 就像心理学经典《读懂恋人心》中描述的:“即使采用了有效沟通 , 有些事情也没法马上解决 。 事情的关键点在于对方的反应 , 这取决于他是否在意你的情绪 , 将你的快乐放在心上 , 并且愿意做点什么让你舒心 。 ”因此 , 和爱情相关的讨论支撑起小组的大部分内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01看到个帖子 不愿和婆婆在一起生活,这也很正常,家毕竟是私密的地方,不方便
- 01看到一个帖子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性,男人也不例外
- 01看到一个帖子 为什么男人越来越没有吸引力?
- 在某乎上看到一个帖子:沦落到相亲的男生、女生都是什么人?底下的回复寥寥无几 相亲,其实不过是让两个人相遇的一种方式
-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封帖子:人生绝大部分烦恼都是结婚带来的 人生之路,从生到死,要经历泥泞与平坦
- 看到一个帖子 女人对你动情的样子只有两个字反常,非常好判断
- 分手|一个引发几万人讨论的帖子:有男朋友了,但家里介绍了更优秀的人
- 最近看了两个比较有感触的帖子:某男生吐槽自己的女朋友太过奢侈 一辈子太长,一定要找个懂你的人生活
-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女人最喜欢听什么样情话?其中有一个网友的回答真的深入人心 女人最喜欢听的情话有很多,恋爱中的男人赶紧学一学
- 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帖子:“如果有来生 如果有来生,你还愿意嫁给现在的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