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路上的你我|好想赞美他,又怕他被捧杀( 三 )


鲜肉”们 。
粉丝经济推动了男色审美的狂欢 , 荧屏上活跃的男演员也不再以专业技能为衡量标准 , 而是成为消费性、娱乐性
的用来满足感官刺激的商品 。
花美男、欧式“建模”脸(郭敬明的男色审美)成为新宠 。 至于需放到好剧里打磨 , 才能咂摸得出滋味儿来的中
式帅哥、正统小生 , 只能被搁置一旁 , 坐冷板凳了 。
好在 , 这一审美似乎在逐渐失灵——
近几年 , 受影视寒冬的冲击 , “大IP+流量”这一王牌越用越垮塌 。
“小鲜肉”逐渐成为一种贬义词 , 唱衰之声日益高涨 。
票房不爆、观众不认 , 价值观缺失的作品浅薄苍白 , 无法深入人心 。
加上玄幻、仙侠类题材剧同质化严重 , 套路、机械化生产的低龄言情剧无法满足观众增长的审美趣味与美感需求 。
积攒已久的审美疲劳 , 反噬成对优质正剧的再度追捧 。
《大江大河》、《欢乐颂》、《都挺好》、《山海情》等剧的高口碑、高热度即是最好的例证 。
2020年以来 , 娱乐圈的诸多顶流艺人接连翻车 。
人设崩塌了 , 炒作失灵了 , 饭圈开始震荡 , 躲在层层八卦热搜后的问题再难掩盖 。
人们意识到“流量经济”的诸多弊病 , 近期的娱乐圈大整顿 , 在某个层面意味着流量时代迎来终结的信号 。
观众开始正视起影视的“降级消费” , 拒绝堆砌的数据 , 拒绝疯狂的榜单 , 拒绝悬浮的烂剧 , 好演员、良心剧便
有机会被更多人看见 。
或许正应了那句话 , 退潮的时候 , 谁光着身子游泳 , 一眼便知 。
而正剧的年轻化传播 , 本质上是对权威的解构与重塑 , 弥补了主流受众群体与官方话语之间的裂痕 。
《人民的正义》、《山海情》等剧从制作理念上转型升级 , 兼具深度与温度、时代性与人文共鸣 , 彻底扭转了大
众对主旋律剧生硬、严肃、宣教意味浓厚的刻板印象与偏见 。
在流量剧越做越离谱的时候 , 正剧已经悄悄改变 , 凭借其本身“祛魅”、年轻化的特质重新夺回了观众芳心 。
年轻人越来越愿意看正剧 , “正统小生”的市场自然就回来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