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战疫故事:核酸采样员的一天【齐心战疫 成都得行】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邹阿江摄影报道
2022年9月1日 , 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 , 自9月1日18时起 , 全体居民原则居家 , 非本小区居民不得进入 。 9月1日至9月4日 , 在成都全市范围内开展三轮全员核酸检测 。
这座2100万人口的城市 , 涌动着守护城市的力量 。 他们是社区工作者、是民警、是快递员、是保供商家 , 是无数水、电、燃气、通讯、交通等公共服务行业的从业者……也是医生、是护士、是一线的核酸采样员和核酸检测员 。
9月3日 , 封面新闻跟访成都郫都区人民医院核酸采样员的一天 , 记录下了他们的战疫故事 。
6:00
他道别熟睡的儿子到医院上班
80后的彭伟毕业于成都医学院 , 十四年前来到在郫都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科室工作 。 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 , 彭伟和科室的同事一样 , 在进行多次医护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培训后 , 他们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核酸采样人 。
早晨6点 , 窗外还是一片灰色 , 彭伟就从床上爬了起来 , 吃过早餐跟还在熟睡中的两个儿子亲吻道别后 , 他来到医院 , 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坐诊、巡诊 , 以及准备今天的核酸采集工作 。
文章图片
▲彭伟一家人
12:00
他接到紧急通知前往社区点位采集核酸
中午 ,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前往成都郫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 大厅里一片忙碌的场景:十几个医护人员来回向门口的公交车上运送医用物资 。 就在半个小时前 , 彭伟和一些还在调休的医护人员突然收到医院的紧急通知:一点集合前往各个社区点位 , 进行核酸采集工作 。
今天的温度20℃ , 急诊看病的患者已经穿上了外套和长裤 。 气温的骤降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件好事 , 因为穿着防护服在外采集核酸工作的时候稍微没那么热了 。
文章图片
急诊门外 , 停着5辆公交车 , 司机们吃着干粮 , 等待医护人员上车 。 “我们是跑702路线的公交司机 , 现在是特殊时期 , 公交变成了公务车 , 要送医务人员到各个社区去做核酸采集工作 。 ”说话的司机年龄在50岁左右 , 他一边啃面包 , 一边向采访人员介绍 , “一个车大概25个人 , 每个点位要下4~6个人 , 一趟车要开去三四个点位 。 ”
文章图片
▲急诊门外
【成都战疫故事:核酸采样员的一天【齐心战疫 成都得行】】13:00
准备就绪采访人员跟随队伍出发前往采集点
人员到齐后 , 采访人员跟着彭伟坐上了同一辆公交 , 车上堆放着干粮和矿泉水 , 旁边有几个黄色的袋子 , 里面装着防护服、医用手套、口罩、鞋套、面罩等医疗物资 。 “还是老规矩 , 按照1:1.5拿医疗物资哈 , 6个医护人员配备9套医疗物资 , 多出来的3套用来应急 。 ”彭伟的同事张智光说 , 他主要负责每个社区点位的医务人员分配 。
文章图片
▲搬运医疗物资
下午1点半 , 公交车停在了第3个站点:郫都石牛社区 , 最后7个人提着医疗物资下了车 。 此时 , 临时搭建的核酸检测站点已经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 。
文章图片
▲整理医疗物资
消毒、取棉签、采样、掰断棉签 , 7条通道上的医务工作者们像上了发条的机器 , 不断重复抬手采样的动作 。 从1点到晚上7点的工作时间里 , 他们要采集将近4000人的核酸样本 , 每小时700人 , 每分钟11个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一个社区民警的成都日记:不归家的第十天 女儿说疫情结束让我带她玩滑板 【齐心战疫 成都得行】
- 民间故事:儿媳夜夜外出,脸色日渐红润,婆婆知晓实情后跪地痛哭
- 成都疫情封控,女子让老公准备一些物资,回到家后女子傻眼了
- |惠英红主演电影《我的非凡父母》9月2日上映,讲述视障家庭的动人故事
- |仁科跳舞格格不入,吴卓羲嫌弃又喜欢,林峯眼神很有故事
- 之前看过这么一个故事:小丽和他的男朋友小赵谈了整整五年恋爱 到底是彩礼的那部分不合适呢?原因是女方家庭胃口太大
- 赵本山“御用媳妇”被一手捧红,为何拒做赵本山徒弟?背后有故事
- 民间故事:儿子刚出生会讲话,父亲惊为天人,道士:他是只猪
- 张爱玲曾经在书中写到:“每一个爱情故事的开始总是灿烂如花 真正的爱不是看他怎么说,而是要看他怎么做
- 周红|真实故事|因为一碗牛肉面,我泪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