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单|撕下“社恐”标签,是脱单的第一步


脱单|撕下“社恐”标签,是脱单的第一步
本文图片
《恋爱的犀牛》被奉为“永远的爱情圣经” , 1999年该剧公演 , 至今仍然爆火 , 一票难求 。 这说明 , 大多数人知道 , 人皆孤独的时代里 , 爱情才是治愈寂寞的对症良方 。
脱单|撕下“社恐”标签,是脱单的第一步
本文图片
《恋爱的犀牛》剧照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偏执而单纯的主角“马路” ,渴望拥有热烈而近乎直觉的爱情 ,就如同这部戏剧里的台词:“人是可以以二氧化碳为生的 , 只要有爱情 。 ”
可惜 , 在现实之中 , 人们只能将自己的爱情憧憬寄托于戏剧之内 , 并以理所当然的借口——“社恐”为名 , 让“恋爱”消失 。
26岁的刘些然是一位留英回来的商业摄影师 , 目前任职于上海一家知名广告公司 。 她说:“我一定是‘社恐’ , 因为只要我一想到要与人约会或即将赴约 , 我的沮丧感会加重 , 好像要窒息 。 ”
脱单|撕下“社恐”标签,是脱单的第一步
本文图片
社交的空气令人窒息 。 /《三月的狮子》剧照
这些年来 , 父母、朋友给她介绍过很多约会对象 , 加微信后聊天还比较愉快 , 但是当对方要求线下见面时 , 她就会退缩 ,
“有时候不是装病 , 真的有心跳加快和胃绞痛的状况” 。 当她给约会对象发出拒绝信息后 , 身体不适的症状则有所缓解 。
刘些然认为 , 自己无法恋爱 , 原因有两点:一是认为自己不善于交际 , 面对面交流很容易冷场或者不自然 , 无法面对约会对象对自己的消极评价;二是认为恋爱十分复杂 , 从初次相识到发展亲密关系 , 是一个难度很大且漫长的过程 。
脱单|撕下“社恐”标签,是脱单的第一步
本文图片
《编舟记》中的编辑马蹄光也是个“社恐”
比起人 , 他更喜欢和书相处 。 /《编舟记》剧照
而且 , 如果关系发生波折 , 她不认为对方能平稳处理好这些问题 。 她说:“所以我一般都会拒绝见面 , 等待对方再次主动、持续邀约 。 但一般来说 , 当我拒绝第一次后 , 他们就再也不找我了 。 ”
从现实而言 , 刘些然因为想象的恐惧 , 对一段恋爱关系加以质疑 , 并试探对方的用心 , 这些都大大削减了她与人建立恋爱关系的可能性 。
“社恐”是这个时代的热议话题 , 很多人像刘些然一样 , 不自觉地给自己打上“社恐”标签 。 但有时 , 你认为的“社恐” , 也许只是内向性格而已 。
脱单|撕下“社恐”标签,是脱单的第一步
本文图片
《编舟记》剧照
内向性格的羞怯与“社恐”性质的社交焦虑有本质的不同 。
《内向性格者爱情指南》一书中提到:“羞怯的人有社交焦虑的可能性更高 , 两者有许多相似特征 , 但不是说 , 羞怯的人就一定有社交焦虑障碍 。 事实上 , 大约82%的羞怯者是没有社交焦虑障碍的 。 ”
简单来说 , 内向是与外向并列的健康性格 , 而“社恐”是等同于抑郁症的心理疾病 。 内向不等于没有朋友 , 只是慢热;“社恐”是拒绝与任何人实现人际交往,孤立自己 。
脱单|撕下“社恐”标签,是脱单的第一步
本文图片
《三月的狮子》剧照
因此 , 如果你不小心给自己贴上“社恐”标签 , 并因此错过恋爱机会 , 请你一定要撕掉它 。
插画师冉昕蕊就在“社恐”与“内向”之间摇摆 。 28岁的冉昕蕊目前在北京一家医学自媒体公司工作 。 她说:“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或者面对陌生人时 , 我会极其不自在 , 就像‘社恐’;但如果有熟悉的人陪在身边 , 我也蛮愿意去社交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