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夕亭|离婚五年遇见前妻,我深刻体会到什么叫“物是人非”,悔之晚矣( 二 )


不唤醒过去的回忆还好 , 唤醒之后 , 想想以前 , 再看看现在 , 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物是人非” 。 仅仅才过了五年 , 我就感觉我们之间过得天差地别 , 她越来越成熟了 , 越来越漂亮了 , 而我 , 越来越沧桑了 , 越来越老了 , 为何会有这样的差距 , 我们两个都心知肚明 , 她当然不会后悔 , 后悔的是我 , 但却悔之晚矣 。 』
02
虽然其他人可能没有过前面那个男人的感情经历 , 但肯定有过类似的感受 , 原因就在于我们前文中提到的那句话:知道的事情越多 , 烦恼越多 , 是非越多 。
如他所说 , 如果他从一开始就在老家 , 如果他没有跟前妻有过美好的时光 , 不知道更好的生活是什么样 , 只是安心过自己的生活 , 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
但人生不能这样做假设 , 很多事只有我们经历了之后才会明白怎么回事 。 如果没经历过 , 只是告诉你“知道得越多烦恼越多” , 你内心不会有清晰的概念 。 没有多与少的比较 , 你不会知道什么叫多 , 什么叫少 。
这就要求我们要懂得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 很少有人想要任由自己无知 , 也很少有人完全不跟人接触 , 都想知道多一些 , 认识的人多一些 , 如此必然会伴随着烦恼和是非 , 我们只能就事论事 , 直面烦恼和是非 , 找到一个应对的方法 , 做到了随遇而安 , 才有轻松可言 , 否则就会自寻烦恼 。
就像《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 看不惯诸葛亮处处比他高明 , 一次次想要害他 , 临死前还未释怀 , 喊着“既生瑜 , 何生亮” , 这就是自寻烦恼 , 他的心理不平衡是他自己造成的 , 虽然外因是诱因 , 但他没有一个平衡自己心理的方法 , 当然不会活得轻松 。
03
或许有人会觉得那个男人的前妻挽留的方法不当 , 如果用心理学中的“稀缺效应”去挽留 , 应该就不会分开了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稀缺效应”确实可以在感情中起作用 , 当一个人意识到物以稀为贵 , 自己即将彻底失去贵重的东西时 , 会产生“机会越少 , 价值越高”的心理 , 从而开始珍惜 。 但这不是绝对的 , 在有些感情中是不起作用的 。
如果一个人真的能让另外一个人感到稀有珍贵的话 , 不需要动用“稀缺效应” , 也能拴住对方的心 。 但这种事怎么保证呢?如果只是你自己说你稀有珍贵 , 对方却不这么认为 , 就留不住;如果对方不再觉得你稀有珍贵 , 你也留不住 。
感情之事虽然有交易的成分 , 但毕竟不像商品交易那么纯粹 。 后者牵扯到的双方是人和商品 , 而前者牵扯到的双方是两个大活人 , 任何一方变心了 , 不再觉得对方珍贵了 , 感情就会破裂 。
至于有的人为什么失去之后才追悔莫及 , 只能说他有了二次变心 , 或者说变心之后又变回来了 , 但问题是 , 你放弃的感情不可能一直留在原地等你 , 如此就会留下遗憾 , 产生烦恼 。
类似的问题在爱情、亲情和友情中都存在 , 不管是哪种情况下造成的烦恼和是非 , 我们都要明白:已经成为事实的事情无可挽回 , 我们与其频频回首 , 不如接受现实向前看 。 生入逆旅单行道 , 没有岁月可回头 , 不管走到人生的哪一个阶段 , 不管当下的处境是怎样的 , 想要轻松 , 唯有随遇而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