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读法|我们为什么要读《史记》?五分钟带你领悟史记的读法( 二 )
当我们想到了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明白了《史记》中司马迁对各种人物的塑造:
像伯夷叔齐那样坚持原则、反对武王伐纣和以暴制暴的人,最后活活地饿死了,像孔子弟子颜渊那样善良的人,一生都在贫困中度过,最后三十多岁就去世了,像项羽那有点大英雄最后兵败身死,相反,像盗跖那样以杀人为乐、吃人之肉的暴戾之徒,最后却得以善终,刘邦这样的流氓头目,竟然当上了皇帝 。
文章图片
所以,司马迁要“究天人之际”,把“天”和“人”给分开——也就是说,即便老天爷帮助你,但是你做错了就是错了,不能因为上天的眷顾就给自己洗白 。因此,他还说自己要“通古今之变”,找到历史变化的通则和规律 。
当然了,司马迁很谦虚,所以他在最后还说自己是要“成一家之言”,意思是说,他的观点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观点,不代表对历史的定论 。
当我们理解了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态度之后,我们在读《史记》的时候,就不难理解《史记》中的内容了 。
比如,我们刚才提到项羽和刘邦——我们在高中课堂上,老师曾经解释过为什么要把项羽和刘邦写在一起,理论上来讲,项羽是失败者,失败者怎么能跟成功者并列呢?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司马迁崇拜项羽 。
文章图片
其实这种解释是不太合理的 。司马迁之所以这么做,固然可能有崇拜项羽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想通过项羽和刘邦的对比,传递两条信息:
第一条就是“究天人之际” 。在司马迁看来,项羽虽然失败了,但是他是灭掉强秦的功臣;刘邦开创了汉朝,但个人的私德却是有问题的 。我们在面对历史的时候,要学会承认历史人物的优点和缺点,尤其是缺点,永远不能因为他的成功就被认为地洗白 。
第二条是“通古今之变” 。项羽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才二十岁出头,但接着他像一道飓风一样,仅仅用了一年就灭掉了秦军主力,一度占领整个天下,然而,他最后却最后输给了刘邦,这是为什么呢?在司马迁看来,从这个故事中就能找到一条“古今之变”的通则和规律:马上夺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 。
【史记的读法|我们为什么要读《史记》?五分钟带你领悟史记的读法】比项羽稍早一点的秦始皇,他的成功和失败,其实也恰巧印证了司马迁的这两点观点 。
文章图片
你看,有书君用杨照先生读《史记》时的理念,来把《史记》故事简单梳理一遍,大家是不是更容易读懂秦始皇、项羽、刘邦这些历史人物了呢?是不是也更容易理解司马迁和司马迁所写的这本《史记》了呢?
当然了,《史记的读法》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几乎对史记中著名的篇幅做出了解读,但限于篇幅,还有很多人物、故事以及杨照先生的解读,我们无法一一介绍 。
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把原书找出来读一读,它既可以作为你读《史记》的敲门砖,坚定你明年读完《史记》的信心,也能帮助你在读完《史记》后获得全新的体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我读《史铁生散文》有感
- 婚姻 容易被已婚男人惦记的女人,往往都有三种通病,希望你没有
- 危机:1520-2021 《危机:1520-2021》人人都需要了解的世界危机简史
- 巴尔扎克 一心傍富婆,情史无数的捞男巴尔扎克:他这一生,只把女人当工具
- 世界上,6个已经消失的国家
- 一部村史一段往事它告诉我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咚咚咚咚……“老高 这村有部“红色”村史
- 齐宣王 历史上有名的“丑女”,大龄剩女,她凭什么坐稳王后的宝座?
- 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打开历史的书,点亮信念的灯
- |让男人惦记的最好方式:断联
- 喝酒改变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