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13岁男孩扒飞机万米高空惊魂,什么是最危险的家庭教育?( 二 )


还不到半年 , 粱攀龙就又一次扒车 , 去了贵阳 。
直到在贵阳出了车祸 , 警方联系到家属 , 他才被母亲接回了家 。
后来 , 他再次扒车去了昆明 。
正是那一次 , 他在救助站碰到束清 , 随后 , 发生了轰动全国的“扒机事件” 。
然而 , 在新闻发布会上 , 粱攀龙却试图卖惨 。
他说 , 从自己记事起 , 父母关系就不好 , 感受不到家的温暖 。
还说 , 升初中后父母就离婚了 , 除了给书杂费外 , 对他不管不问 , 他经常挨饿 , 所以“死都不愿意回家” 。
18年前,13岁男孩扒飞机万米高空惊魂,什么是最危险的家庭教育?
文章图片
(来源于@重庆晚报)
可事实上 , 后来粱攀龙自己都承认:
他是由于过度惊恐 , 怕受到处罚 , 所以才编造了这些事 。
真相大白后 , 不少人谴责粱攀龙叛逆、说谎 , 也有不少人对他的父母感同身受 , 颇为同情 。
但非常抱歉 , 在我看来:
粱攀龙的确是个逆子 , 可他的父母也很难让人同情起来 。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 , 正是父母一再的容忍和退让 , 才让儿子一步步失控 , 直至卷入这场荒唐极端的悲剧 。
这篇采访中 , 有个细节让人无比唏嘘:
粱攀龙的家境不好 , 在他小时候 , 全家都指着父亲一个人的收入过活 。
为此 , 父亲打零工、修房子、在铁路公司帮忙架线 。
等他大一点 , 父亲又独自前往佛山南海一家陶瓷厂打工 , 换取每个月一千出头的工资 。
可即便如此 , 父母依旧对儿子有求必应:
看到儿子喜欢画画 , 母亲就给他报了美术班 , 哪怕一个月的学费都赶上了父亲的生活费;
儿子喜欢宠物 , 父母也尽量满足 , 一只斑点狗养到五六十斤 , 被人偷了 , 父亲又专门坐火车带了条萨摩回去 。
鹦鹉、八哥、兔子之类的 , 也给儿子买了不少……
可父亲自己呢?
他节衣缩食 , 努力将自己每月的开销控制在百元内 。
连过生日 , 都只舍得买一瓶矿泉水庆祝 。
然而 , 粱攀龙始终看不到父母的不容易 , 反而觉得父母文化有限 , 给不了自己什么建议 , 所以很多事 , 自己“想做就去做了”:
大三时 , 粱攀龙想退学 , 父母专程赶到学校 , 恳求他至少拿到毕业证再说 。
可粱攀龙却连学校的电话也不接 , 一直拖到自己被开除 。
离婚后 , 粱攀龙也是没跟父母商量一句 , 就卖掉了父母给他买的婚房 , 随后将女儿交给父母 , 自己就天南海北地打工去了 。
在这段亲子关系中 , 父母永远小心翼翼 , 儿子却始终随心所欲 。
这种对比 , 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孩子对父母的态度 , 都是父母允许的 。
一直以来 , 面对顽劣不堪的儿子 , 粱攀龙的父母都将姿态放得很低 , 甚至在以一种近乎讨好的心态 , 试图感化儿子 。
可结果 , 儿子还是一如少年时期那么叛逆、自我:
不开心了就离家出走 , 不想念书就辍学 。
人到中年 , 换了无数份工作 , 却没有哪一份能干太长时间 。
问题到底出在哪?
我想 , 或许就是粱攀龙的父母什么都做到了 , 却独独丢失了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样东西:
父母的权威 。
18年前,13岁男孩扒飞机万米高空惊魂,什么是最危险的家庭教育?
文章图片
这几年 , 伴随着对民主型父母的推崇 , 还有各种对原生家庭的讨伐 , 越来越多的父母只敢给孩子爱和自由、空间和权利 。
一旦孩子不开心了 , 就下意识觉得是不是自己太严厉、太专制 , 赶忙反省自己的问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