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上海258岁的清代豪宅,估值过亿产权人达21个,如今终于收归国有

老城厢 , 是上海历史的源头 。 不同于上海给人现代时尚的印象 , 老城厢总是带着复古怀旧的烟火气息 。 这里没有穿入云层的摩天大楼 , 有的这是江南风情十足的古典建筑 , 以及大片的平房住宅 。 在这样的环境下 , 当有人看到书隐楼的照片时 , 才会惊叹:原来在上海的市中心 , 还会有这样的地方!
城厢|上海258岁的清代豪宅,估值过亿产权人达21个,如今终于收归国有
文章图片
258岁的清代民居
书隐楼位于上海老城厢天灯弄的巷子里 , 如果不是因为门口竖着“上海市保”的石碑 , 很少有人会意识到 , 这里面藏着一座200多年、且原汁原味的清代豪宅 。 书隐楼为江南三大藏书楼之一 , 与宁波天一阁、南浔嘉业堂齐名 。
城厢|上海258岁的清代豪宅,估值过亿产权人达21个,如今终于收归国有
文章图片
书隐楼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 又被叫做“九十九间楼” , 原为上海三大名园之一“日涉园”内的殿春轩 。 整个建筑群占地2000平方米 , 宅共5进 , 其实原有房间七十多间 。 建筑群的前三进呈花园式布置 , 有假山、池沼、轿厅、花厅等布局 。 书隐楼是上海唯一保存的大型清代民居;名副其实的古建筑在上海一直是稀缺资源 , 因此对于书隐楼 , 估值过亿也属保守估计 。
城厢|上海258岁的清代豪宅,估值过亿产权人达21个,如今终于收归国有
文章图片
产权队伍日趋壮大
200年间 , 书隐楼几经易主 , 最后于1881年 , 被现在的主人郭氏家族购得 。 1946年 , 书隐楼的产权证上是郭家6个儿子的名字;后来郭家六兄弟开枝散叶 , 后代人口越来越多 , 产权人多达21个 , 且大多移居海外遍布世界各国 。 此时 , 留守书隐楼的只有郭氏六兄弟中的郭俊纶 , 以及他的女儿 。 等到郭俊纶老先生去世后 , 只有郭阿姨一人守着这栋老宅 。
城厢|上海258岁的清代豪宅,估值过亿产权人达21个,如今终于收归国有
文章图片
由于上世纪5 , 60年代被工厂占用后 , 房屋原本的结构被破坏 , 许多门、窗和地上的方砖受损严重 。 精美的木雕、砖雕残件 , 被堆在房屋的角落 。 但它们就算腐朽残破 , 仍能看出曾经建造时的精工细作与选材考究;这些残件犹如书隐楼历史的碎片 , 来者得以一窥当年的辉煌与华丽 。 1987年 , 书隐楼被列入上海文物保护单位 , 已经破损不堪 , 岌岌可危 。 2002年威马逊台风过后 , 书隐楼西厢房坍塌;我们去参观的时候 , 发现西厢房仅用简单的脚手架、木桩、油布作了最简单的修缮与维护 。
城厢|上海258岁的清代豪宅,估值过亿产权人达21个,如今终于收归国有
文章图片
上交国家 , 开始抢救性维护
事情的转机 , 出现在2019年 , 老城厢的乔家路地块启动了旧改征收 , 书隐楼也在范围内 。 征收组几经周折 , 与在海外的21位产权人建立了远程联络 。 最终确定了4位代表 , 由他们代表整户家庭签订了征收补偿协议 , 统一了各方意见 , 移交房产 。
城厢|上海258岁的清代豪宅,估值过亿产权人达21个,如今终于收归国有
文章图片
至此 , 书隐楼终于被收归国有 。 目前 , 抢救性保护工程已经入场;该加固的加固 , 该保护的保护 , 该清理的清理;并对一些残件进行了细致分类和收纳 , 跟进了防虫防腐防火措施 。 一切有条不紊 , 就等最后的修缮工程 。
城厢|上海258岁的清代豪宅,估值过亿产权人达21个,如今终于收归国有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