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几天,我和老公大吵了一架( 二 )


如果我能冷静地向老公吐露我的感受:“这周有三天晚上你十点才到家 , 我很担心孩子缺少父亲的陪伴” , 双方的火力值也至少能降下来一半 。
孩子|这几天,我和老公大吵了一架
本文图片
感受源于自己的需要
接下来这个概念让我眼前一亮: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 , 但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 , 我们的感受起因于自己的需要 。
有点拗口 , 但是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 比如当我更看重男人的成就 , 那对方加班加点就是有责任心 , 当我更看重男人对家庭的陪伴 , 那对方就是不顾家 , 缺乏责任心 。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 比如当自己想要多一些体贴 , 那对方就是“冷漠得像块木头” , 可是如果对方需要多一些体贴 , 那他就是“太粘人了” 。
一个人同样的行为 , 会导致另一个人不同的感受 , 所以说每个人的感受是源于自己的需要 。 一通分析下来 , 对老公的“气”也就消得差不多了 。
我们可以多用“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
比如:你没把饭吃完 , 妈妈感到失望 。 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
比如:你不让孩子出门 , 我觉得很失落 。 因为我认为孩子的童年应该在户外奔跑 , 享受阳光和欢笑 。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 , 人们的反应常常就是申辩或反击 。 反之 , 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 , 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
孩子|这几天,我和老公大吵了一架
本文图片
提出具体的请求
书中的另一个故事 , 一个女士遇到了和我一样的问题 , 她说道:“我请先生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 。 结果三个星期后 , 他和我说 , 他已经报名参加高尔夫球比赛 。 ”
这位女士说出了她不想要什么——她不希望先生花太多时间在工作上 , 但是没有说清楚她想要什么 。
经过提醒 , 她说出了自己具体的请求:“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 ” 。 可想而知 , 先生马上就答应了 。
【孩子|这几天,我和老公大吵了一架】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就是提出具体的请求:你现在需要什么?为了满足这些需要 , 你希望对方做什么?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清楚 , 别人越能了解我们具体想要的是什么 。
当然 , 请求不等于命令 。 我们的沟通是建立在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 , 想要兼顾双方的需求上 , 而不是强人所难 。 当请求没有得到满足 , 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 , 那就变成命令了 。 一旦人们认为我们在强迫他们 , 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 。
结语
当我迈出了第一步 , 冷静地和老公提出自己的需求 , 并真诚地倾听他的想法和需求时 , 我们很快就找到了一个折中的的方案 。
吵架时那些伤人的话 , 实在太没必要了!
喜欢文章可以点赞、在看、转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