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筱雨菲|人去世后,为什么要让亲人守夜?有什么讲究吗?( 二 )


小姑父的这次经历也让我明白了 , 人去世后为什么要守夜 , 这并不是封建迷信 , 反而有着很多的科学道理在其中 。
一、尊重传统的丧葬习俗 , 陪伴去世的亲人走完最后一程 。 守夜的习俗在全国几乎每个地区都有 , 明末的话本小说《初刻拍案惊奇》就有记载:“儿媳两个也不守灵 。 ”《红楼梦》中对守灵也有描述:“宝玉、贾环、贾兰是亲孙 , 年纪又小 , 都应守灵 。 ”可见 , 明清时期守灵现象已经十分普遍 。 为了表示对去世亲人的怀念和尊重 , 会让遗体先在家里停放三天或七天 , 这期间一直会有亲人日夜在旁守候陪伴 。
我们老家的守夜风俗是逝者的近亲 , 还要求是男性青壮年 , 因为这些人身上的阳气重 , 精力旺盛 , 能坚持一整夜不合眼 。 民间有传言人去世后 , 他的灵魂还停在家里舍不得离开 , 这时就需要有在世的人来保护他们 , 让他们再到世间多停留两天 , 也不会遭到其他孤魂的欺负 。
二、防止猫狗等小动物对遗体造成破坏 。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 散养的猫狗很多 , 而晚上正是这些动物频繁活动的时间 。 如果遗体没有人照看 , 这些动物就会到处乱爬乱抓 , 甚至有些饥饿的流浪猫狗还会对遗体进行啃噬 , 这可是对逝者最大的不尊敬 。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 晚上守夜的习俗就一直被传承了下来 。
三、避免出现“假死”或“诈尸”的情况 , 能随时观察遗体出现的异常情况 。 就像小姑父那天遇到的那样 , 遗体很可能会因为某些突发或偶然的事件出现异常情况 , 如果旁边没有人 , 很有可能会发生其他意外的事情 。
而古时候因为医疗水平的落后 , 人们普遍认为只要人没了呼吸心跳就算作去世 , 殊不知有些人可能因为脉搏过于微弱或呼吸间歇性停止就误诊为去世 , 匆匆举行葬礼 。 守夜则能在这些被误诊的人出现活动体征时及时被发现 , 避免悲剧的发生 。
从以上几点分析不难看出 , 守夜是传统丧葬习俗的一部分 , 是后人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和怀念 。 同时 , 因为到了夜晚众人都散去了 , 遗体单独安置在灵堂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状况:比如被流浪猫狗破坏等 , 所以才会有了为去世的人守夜这样的习俗 。 那守夜时有哪些禁忌需要注意?
一、守夜的人要着装朴素 , 神情凝重 , 给到逝者最大的尊重 。 守夜跟出席葬礼一样都是很庄严肃穆的 , 所以我们的着装一定要朴素 , 不要身着颜色艳丽的服装 , 表现出的神情要庄严凝重 , 切不可嘻嘻哈哈、嬉皮打闹 , 尽我们的能力给到逝者最大的尊重 。
二、孕产妇等身体虚弱、胆子小的人最好不要守夜 。 孕产妇因为身体虚弱 , 体内的阳气较弱 , 不适合出席这种庄重悲伤的场合 。 而且守夜需要一整夜都要待在灵堂 , 几乎没办法睡觉 。 人去世后 , 遗体内的微生物会处于快速繁殖阶段 , 遗体表面就会附着很多的细菌 , 孕产妇身体本来就很虚弱 , 此时再由于休息不好或感染细菌 , 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
而胆子小的人因为精神紧张 , 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产生一些比较脱离实际的幻想 , 加剧内心的恐惧情绪 。 甚至有些人会在经历这种场景后 , 诱发一些精神疾病 , 变得疑神疑鬼、疯言疯语 , 所以胆小的人也不能守夜 。
三、随时观察灵堂内的异常情况 , 并在最快的时间内处理解决 。 守夜主要是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 一旦灵堂里出现的异常情况就需要快速做出处理 。 比如有些人可能是因为身患重病去世 , 身上难免有各种细菌病毒 , 当人去世后这些病菌就会四处扩散寻找新的宿主 , 空气中也会出现因为尸变而散发的异味 。 这时就要及时将棺材合上 , 防止异味地继续扩散 , 同时尽量远离棺材 , 以免身上沾染到这种味道 , 因为这种味道很久都不会散去 , 对人体也有伤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