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9年,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 二 )


带娃9年,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
文章图片
说真的 , 这个变化来得太快 , 我前段时间还真有点手足无措 。 弟弟在产生这样子的意识之前 , 一直都爱跟着哥哥做各种的事情 , 但他表达了这个心愿 , 也绝非心血来潮、一时冲动 , 而是他在这过去的7年成长里 , 慢慢觉醒的领悟 。
他跟着哥哥一起学了2年多的创意画和硬笔 , 现在跟我说 , 妈妈 , 以后让我学书法和水墨吧 。 他跟着哥哥在数学领域泡了那么多年 , 现在跟我说 , 妈妈 , 我觉得我还是更喜欢语文 , 因为我看到书里的东西 , 我会感动 。
就好像昨天给哥哥准备朗诵比赛 , 没想到是弟弟先被里面的词藻所感染 , “窗外的月亮正在上升/如挂起的云帆/驶入我的心海” , 弟弟说 , “妈妈 , 这词好美啊 。 ”
带娃9年,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
文章图片
作为父母来说 , 我也忍不住总会好奇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 当两个孩子的选择、喜好、性格特质不一样的时候 , 我们养育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让他们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吗?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 , 并不是一个可耻的目标 , 但如果孩子只想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 而不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呢?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可以被允许、支持的心愿?优秀的标准到底什么 , 谁来判断什么是优秀?
为了让孩子以后过上体面的生活吗?谁不希望孩子将来生活如愿顺遂 , 但如何判断生活的质量呢?有些人薪水很高但不快乐 , 有些人过得普通但很知足 , 如何让自己的人生顺遂如意 , 这本身就是“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带娃9年 , 我常常有一种难以排解的孤独感 。 意识到有这种孤独感的时候 , 我的心情是很微妙的 , 因为在每一次感觉到孤独的时候 , 我都会更明白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 , 就是尊重孩子 , 在能力范围内理解孩子 , 并且在社会规则和标准的框架下寻找一种平衡 。 有时候对父母来说 , 往往有着很多无法向别人述说的艰苦 。
按照社会标准去打造一个完美的孩子 , 我们是有标准的 , 比如各项证书、各项培训、各项资质 , 总能找到一些攻略 , 但想让孩子过上一个有诗意的人生 , 属于自己的人生 , 需要我们不停反思、自省和琢磨 , 并且保持初心 , 去聆听孩子的声音 , 去思考孩子需要什么 , 去陪伴他们摸着石头过河 。
昨天弟弟问了我一个问题 , “妈妈 , 我现在开始 , 会太晚了吗?”是啊 , 因为慢热的觉醒是需要时间的 , 他花了2、3年到处探索 , 直到2年级才初步找到那个让他忍不住心心念念的方向 。 但我告诉他:“不会啊 , 怎么会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你想明白了 , 方向就正 , 歪不了 。 ”
带娃9年,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
文章图片
第二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
这一句出自柳永的《蝶恋花》 。 坚持、毅力和汗水 , 是每个孩子 , 乃至每个人想要达成目标 , 都必须得经历的过程 。
在高远的志向 , 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最后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
哥哥很喜欢数学 , 也有些明显的数学天赋 , 4年级之前都是靠自学一路走过来的 , 连老师都很惊讶他从来没接触过任何培训机构 , 没刷过题 , 在家自学、上网课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 但这个过程我很清楚地知道 , 他花了很多的心思在坚持和勤奋上 。
想明白了自己喜欢的是数学 , 一心一意地笃行 , 脚踏实地地履行 , 这是他从4、5岁后开始就一直坚持做的事情 。 这些年 , 他看过的数学书就已经堆成了小山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